第94章 招兵买马
第九十四章招兵买马
他看向徐志强:“志强,你立刻组织人手,全面调研科健公司的背景、技术实力和这款kgh-2000手机的详细情况,评估代理的可能性和风险。”
他又看向孙和平:“和平,你从运营和售后角度,分析一下引入一个全新且可能不够成熟的国产品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伟国,老四,你们也要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相关的通讯技术研究动态。未来,人才和技术,将是比资金更重要的资源!”
一场原本关于日常经营的会议,被李卫东硬生生地拉升到了战略转型的高度。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商业竞争的、更宏大的格局与压力。
散会后,李卫东独自一人留在会议室,望着窗外。
城市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清晰而充满活力。
他知道,代理国际品牌的红利期终会过去,而属于中国自主通讯产业的浪潮,正伴随着这第一台国产手机微弱的啼声,悄然涌来。
是继续在巨人的阴影下安稳赚钱,还是冒险投身于充满未知但可能决定未来的新战场?李卫东的答案,已然清晰。
他的征程,绝不会止步于一个成功的渠道商。一个关于“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更大梦想,在他心中开始勾勒出最初的轮廓。
东威集团的下一个战略转折点,就在眼前。
代理科健kgh-2000手机的过程,远不如当初代理国际品牌那般顺利。
正如徐志强所预料的,品牌认知度低、消费者疑虑多、产品本身在工艺和稳定性上与摩托罗拉等巨头也存在差距,销售情况只能算是不温不火。
然而,对于李卫东而言,代理科健的核心目的并非即时利润,而是一个绝佳的窥探内室的机会。
他亲自带队多次前往科健位于南方的生产基地进行“深度考察和学习交流”。
名义上是探讨市场反馈与改进建议,实则李卫东带着几个精挑细选、有工科背景的年轻下属,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关于手机制造的一切。
他们参观了表面贴装生产线,看着精密的机器将微小的电阻、电容、芯片“印刷”到电路板上;他们了解了基带芯片、射频模块、存储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采购渠道与技术规格。
他们与科健的工程师交流,听他们抱怨着天线设计如何影响信号强度、电池续航与体积如何平衡、软件系统如何优化以降低功耗……
每一次考察回来,李卫东都会召集核心团队,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进行复盘。
他让孙和平整理出手机制造的全流程清单,从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硬件研发、软件嵌入,到供应链管理、生产测试、品质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清晰。
“看明白了吗?”
在一次深夜的战略研讨会上,李卫东指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流程图,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一部手机,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背后是一整套庞大的工业体系。
我们以前只看到了最终的产品和销售,现在,我们看到了冰山下的九成!”
他用力敲了敲“研发”和“核心元器件”两个节点。
“利润的大头在这里!话语权的根本也在这里!代理科健,让我们看清了这条路怎么走,也让我们看清了国内厂商与国际巨头的巨大差距。”
“但,有差距,就意味着有追赶和超越的空间!”
李卫东决心已定,招兵买马
通过代理科健摸清了基本门道后,他知道,东威不能再只做一个旁观者和学习者了。进军手机制造业,必须提上日程!
他首先找到周伟国和赵老四统一思想。
“伟国,老四,这一步迈出去,可能前期只有投入,不见产出,甚至可能把我们现在赚的钱都搭进去,你们怎么看?”李卫东坦诚布公。
周伟国沉吟片刻,坚定地说:“卫东,你看准的方向,我没二话,药材公司和地产这边的现金流,只要规划好,可以支撑前期投入。”
赵老四也一拍大腿:“干!怕个球!当年咱们倒药材的时候,谁能想到有今天?不就是再来一次从零开始嘛!通讯这行当,我看未来几十年都死不了,有自己的牌子,那才叫真本事!”
内部思想统一后,李卫东立刻开始了实质性的“招兵买马”。
1995年春天,临江市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躁动。
在东威集团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里,气氛更是凝重而充满张力。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
但上面标注的不再是药材收购点或通讯门店,而是几个被红圈重点勾勒的城市:北京、上海、西安、深圳,以及几所国内顶尖的工科院校。
李卫东站在地图前,背影挺拔,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些红圈上,转过身,目光如炬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核心骨干,周伟国、赵老四、孙和平、徐志强。
“同志们。”
李卫东的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寂静:“代理科健,让我们看清了门道,现在,水已经试过了,是时候真正下水游泳了!我们东威,要造自己的手机!”
这句话如同惊雷,尽管早有预感,但仍让在场众人心神一震。
“这不是一时冲动,这是战略必然!”
李卫东继续说道:“没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永远是被动的渠道商,是给洋品牌打工的!”
“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建立起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人才!”
他环视众人,开始点将布阵。
李卫东首先看向赵老四:“老四,你的任务是挖人!目标很明确:南方那些早期涉足通讯制造的国企、合资企业。”
“还有像华为、中兴这样已经开始显露头角的民营科技公司!我要你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关系,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把他们里面那些不得志的技术骨干、对现状不满的研发能手,给我弄过来!”
赵老四眼中闪过一丝江湖人的狡黠与兴奋,一拍胸脯:“卫东,你放心!别的不敢说,挖人墙角……”
“哦不,招揽英才,我老四有的是办法!软的用钱砸,硬的用感情磨,我就不信挖不来几条真龙!”
李卫东点点头,补充道:“记住,不仅仅是工程师,懂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的人才,同样重要!我们要的不是散兵游勇,是一个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完整团队!”
“伟国!”
李卫东的目光转向周伟国:“你的战场在象牙塔,北京邮电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这些顶尖学府的无线电、微电子、计算机专业,我要你亲自去跑!和他们的院系领导建立关系,设立‘东威奖学金’,赞助科研项目!”
“我们要的,不仅是应届毕业生,更是那些有想法、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哪怕暂时用不上,也要提前投资,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和‘技术雷达’!”
周伟国推了推眼镜,神情严肃而认真:“我明白,卫东。这是长远之计,我会尽快拟定一个名单和行程,和这些高校建立深度合作。人才的幼苗,我们必须自己培育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