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帝师之忧,布暗棋
李亨的挽留,是真诚的,是发自肺腑的。但也正是这份真诚,让李观星看到了新制度背后,那最深、也最可怕的隐患——惯性。
即便是李亨这样与他并肩作战、亲手缔造了新政的帝王,在内心深处,依然习惯于依赖某一个“救世主”,而非那一套冰冷但可靠的制度。李亨如此,后世之君,又将如何?
他意识到,自己颁布了新律,培养了人才,甚至开启了民智,但还差最后一步,也是最惊世骇俗的一步,没有完成。
深夜,稷下书院,信史馆内。
李观星独自一人,在查阅着一卷卷来自前朝的史书。从秦之二世而亡,到强汉之末帝失权,再到两晋之骨肉相残,隋之炀帝自焚……一幕幕王朝兴替的悲剧,在他眼前掠过。
他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明君昏君、忠臣奸臣的道德故事,而是权力失去制约后,必然走向自我毁灭的铁律。~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
“制度,必须有自我修正的能力。权力,必须被关在笼子里。”他用炭笔,在纸上,写下了这句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话。
第二日,他秘密召见了两个人。
一位,是当朝宰相,李泌。
另一位,是法制司司长,柳宗元。
在一间绝对机密的静室内,李观星屏退了所有下人。
“二位,”他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我请二位来,是想委托你们,以稷下书院的名义,开启一项,或许会耗费数十年,甚至百年,也未必有结果的研究。”
李泌与柳宗元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
“帝师,究竟是何事,需如此郑重?”李泌问道。
“我想成立一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暂名……‘监国’。”李观星缓缓说道。
“监国?”这个词,让两位重臣,都大惊失色。′墈?书·屋_ ·哽*欣^醉-全¨这在历史上,可是宗室亲王摄政,才敢用的名号。
“二位不必惊慌。”李观星示意他们稍安勿躁,“此‘监国’,非彼‘监国’。它不监视君主,它监视的,是‘权力’本身。”
“我希望,这个小组,能穷尽历代史书,去研究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才能从制度上,避免因权力失去监督,而导致的崩溃?”
“如何,防止权臣坐大?如何,杜绝外戚干政?如何,根除宦官之祸?甚至……”他顿了顿,说出了那句最石破天惊的话,“如何,防止君主本人,因一时之昏聩,而将帝国,带入深渊?”
静,死一般的寂静。
李泌和柳宗元,被李观星这番话,彻底震撼了。他们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倒流。研究如何制衡君主的权力?这,简首是闻所未闻的疯言疯语!是足以被诛九族的弥天大罪!
“帝师……慎言!”李泌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李相,你我都知道,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李观星的目光,平静而坦诚,“陛下是圣君,但我们无法保证,大唐未来的每一位君主,都是圣君。我们建立的制度,若只能在圣君手下运转,那便是失败的制度。”
“我希望,‘监国’小组,能为我们,找到答案。他们可以研究西方的‘元老院’,可以研究前朝的‘九品中正’,可以研究一切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权力组织形式。他们的研究,不求立刻有用,只求,能为百年、千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一种可能,一种思路。”
“这,是为万世立法,是为天下立心。”
李泌和柳宗元,呆呆地看着李观星,心中,早己是翻江倒海。他们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男人的胸中,装着的,究竟是何等宏伟的蓝图。
他要做的,己经不是简单的富国强兵,他要为这个文明,设计一套能使其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永续发展的底层代码。
“此事,风险太大……”柳宗元艰难地开口。
“所以,此事,必须秘密进行。”李观星说道,“对外,就以‘为信史馆修史,提供理论借鉴’为名。所需经费,不走国库,由我个人的封赏,以及东来商号的盈利,来一力承担。小组成员,也只从最可靠、思想最开明的学者中,秘密招募。”
“我走之后,此事,便托付于二位。若时机成熟,可将部分无伤大雅的成果,公之于众,以启民智。若时机不成熟,便让它,永远尘封于书院的档案库中,静待花开之日。”
李泌看着李观星,许久,许久。最终,他缓缓起身,对着李观星,行了一个弟子之礼。
“帝师之胸襟,超越古今。学生,受教了。”他郑重地说道,“此事,老臣,接下了。”
柳宗元也随之起身,躬身行礼:“为万世存法,学生,万死不辞。”
李观星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自己为这个时代,布下的最后一颗,也是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己经落定。
有了它,自己,才可以真正地,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