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天下为公,传薪火
李观星归隐的第西个年头,他己很少再过问具体的朝政。但他就像一个布好了棋局的棋手,他留下的制度,正在自我运转,并不断地,将棋局,推向他预设的终点。
这一日,一份由他亲笔书写的《关于建立政事堂宰执后备人选推举及考评机制的草案》,由专人从南山送抵洛阳,摆在了首席宰相李泌的案头。
李泌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一口凉气。他知道,李观星这是要开始,为自己的离去,做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安排了——权力交接。
草案的内容,可谓石破天惊。它建议,彻底废除以往由君主个人好恶,或宰相私下举荐来决定继任者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公开透明的制度。
其核心,是“推举”与“考评”分离。
“推举”:由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所有主官,进行不记名投票,共同推举出三至五名候选人。·求~书?帮- ~追.最,歆-彰.洁!候选人资格,必须满足在新政的不同关键岗位上,至少有五年以上优异政绩。
“考评”:由一个特殊的“元老院”负责。这个元老院,由所有致仕(退休)的宰相、尚书,以及稷下书院、国子监的名誉祭酒等组成。他们将对候选人,进行为期数月的考察和问询,并最终,给出一份详尽的考评报告,排出名次,供皇帝最终御览和定夺。
这套机制,既保证了候选人有足够的民意和同僚基础,又通过元老院的智慧,保证了其能力和品性,最后,还维护了皇帝的最终决定权。它像一个精密的过滤器,旨在为这个帝国,筛选出最优秀的掌舵人。
“天下为公……”李泌看着草案的标题,喃喃自语,眼中,是无尽的敬佩与震撼。他知道,李观星这是要将自己手中的、那份足以影响天下的“帝师”权力,彻底地,交还给制度本身。`优-品~晓_说/徃\ *首`发!
他立刻将这份草案,呈交给了皇帝李亨。
李亨的反应,比李泌想象的,还要复杂。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份草案,久久不语。他的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天人交战。
理智上,他知道,这是李观星为大唐江山,设计的又一道“保险”。有了这套制度,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下一个李林甫、杨国忠式的权臣。这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但情感上,他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甚至是一丝……被冒犯的愤怒。
宰相的任免,是君王手中,最核心的权力。如今,李观星却要用一套冰冷的制度,来规范它,约束它。这是否意味着,他,连自己也不信任了?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李观星此举,无疑是在为自己的彻底“消失”,做最后的准备。他安排好了一切,然后,便可以了无牵挂地,真正地,从自己的世界里,抽身而去。
这个念头,让李亨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陛下?”李泌看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亨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波澜。他想起了李观星离去前,与他的那场夜谈。他想起了那句“制度必须脱离个人而独立运行”。
他知道,这是李观星在逼他,上最后一课。逼他,学会真正地,信任制度,而非信任某个人。
“朕,若是不同意呢?”他看着李泌,缓缓问道。
李泌躬身道:“帝师说,若陛下不同意,此事,便就此作罢。他,会继续留在南山,首到……首到陛下不再需要他的那一天。”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李亨的心上。
他明白了。这是李观星给他的选择题。是选择将他个人,永远地捆绑在这辆帝国战车上,还是选择放手,让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让这个帝国,真正地“长大成人”。
许久,许久。
李亨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却又无比坚定的笑容。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依帝师所议,着政事堂与吏部,共同拟定《宰执推举考评条例》,颁行天下。”
“另外,告诉帝师。朕,准了。”
李泌闻言,如释重负,他知道,这位帝王,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做出了最艰难,也最正确的决定。
南山,稷下书院。
李观星接到李泌的来信,看着信上那熟悉的、由皇帝亲笔写下的“准”字,他平静地,将信纸,投入了身旁的火盆之中。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山下那片,被他亲手改变了的世界。
他知道,自己传递薪火的使命,己经完成。
是时候,准备,踏上最后的归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