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万世之基,终落成

宝应八年(公元769年)。/x.i~a\o′s?h`u′o\z/h~a+i+.¢c¢o,m^

距离帝师归隐,己过去了整整十五年。

年迈的李亨,独自一人,登上了洛阳宫城最高的城楼。他的身后,是己经成长为一名沉稳青年的皇太子李适,以及同样须发皆白的首席宰相李泌。

他己经很久没有上朝了。帝国的政务,在张镐、柳宗元,以及更多由新制度选拔出的、年富力强的宰执们手中,运转得井井有条,甚至,比他在时,还要高效。

他将目光,投向远方。他看到了,大运河上,千帆竞渡,南方的粮食和丝绸,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北方的工业与城市。他看到了,远处的工坊区,高耸的烟囱,正冒着滚滚的浓烟,那是帝国心脏,强劲搏动的证明。.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

他收到了来自广州市舶司的奏报,第三支远洋舰队,己经成功从大食满载而归,他们不仅带回了香料和宝石,更带回了一份由大食学者绘制的、更精确的世界地图。这份地图采用了最新的球面投影技术,精确标注了经纬度,比之前任何一份地图都要详尽。地图上,第一次,标注出了一个位于世界尽头、名为"欧罗巴"的遥远大陆,那里据说有着与中原迥然不同的文明和制度。

他收到了来自安西都护府的捷报,新任的都护,稷下书院的第五届毕业生,刚刚通过一场精彩的“经济战”,兵不血刃地,就让一个试图挑战丝路秩序的西域小国,俯首称臣。~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

他看到了,《稷下院报》的增刊,己经开到了海外。在撒马尔罕,在新罗,甚至在遥远的日本,都有了它的读者。那些关于“民权”、“法治”、“格物”的新思想,正随着大唐的商船,传遍西方。

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李适,正在与李泌,低声讨论着一份关于"全民基础教育"的预算草案。这份草案计划在全国每个县都设立官办学堂,让更多的农家子弟也能接受基础的读书识字教育。李适的眼中,没有对权力的迷恋,只有对数字的严谨,和对未来的思考。他知道,这个帝国,将迎来一位,比自己更懂治国,也更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君主。

盛世。这,便是真正的盛世。

一个不再需要传奇英雄,不再需要救世主,而是依靠一套完善的制度,依靠千千万万个,懂得思考、掌握知识的普通人,就能自我运转、自我革新、自我强大的盛世。

李亨笑了,发自内心地,笑了。

他想起了很多年前,那个雨夜,在东宫,那个年轻人,第一次,为他描绘这幅蓝图时的情景。那时,他觉得是天方夜谭。

而现在,他,和那个年轻人,一起,将这个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父皇,起风了,该回宫了。”李适上前,为他披上了一件斗篷。

“好,回宫。”李亨点了点头,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南山的方向。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一袭青衫的背影。看到了他们君臣二人,在灵武的雪夜里,相拥取暖;在还都的城楼上,意气风发;在最后的夜宴中,含泪诀别。

一幕一幕,恍如昨日。

"观星啊……"他在心中,轻声呼唤着那个阔别了十五年的名字,心中涌起千种思绪,"你看到了吗?这,便是你我,共同创造的,大唐啊。你当年的每一个设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回到寝宫后,李亨屏退了所有人。他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看着天边,那轮即将落下的夕阳,脸上,带着无比满足而又平静的微笑。

当晚,中兴之主李亨,在睡梦中,安然驾崩。一代明君就此告别了他深爱的帝国。

他走得,很安详。因为他知道,他为这个帝国,留下了一个,最光明的未来。

一个时代,就此,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