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我太亏了

咸阳。

博局凹槽深邃,方形盘面刻有tlv的博局纹。中央的方形区域为方郢,外延放射十二条曲道,四边中点为t形纹,四角设l形纹路,边角v形。

四t代表四象,四l四v,共八个对应八方,十二曲道则暗合十二月令。

胡亥投掷竹箸,看枭面朝上的数量,以此决定棋要怎么走。

“老师昨天带我去看了,那个胡人。”蒙蔚小声说。

胡亥道:“我都还没有见过,你怎么见到的?”

他见到投出到结果有三面,笑着拿起白玉枭棋,说:“跃杀,吃掉一个。”

当直线路径上有连续两枚敌方散棋时,枭棋可实施跳杀,跳过第一枚散棋,落于第二枚散棋位置并将其移除。

“我要输了。”蒙蔚忘记了刚才胡亥问的问题。

“没事啦,我们之后可以再来一局。”

两人另起一盘后,胡亥才继续问:“你刚才还没说是怎么见到的呢。”

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摆好棋子。棋盘分为阴阳两区,双方各控六条曲道,行棋时的路径要遵循顺着日晷的方向移动。

每方六枚棋子。一枚枭棋,雕刻猛禽造型,为主帅;五枚散棋代表士卒。

枭棋可以自由穿越棋盘中央的方郢,在特定时刻具备吃掉对方棋子的特权,散棋仅能在曲道移动,主要用于围堵对方枭棋。

六博棋有多种判定胜负的方式,譬如:“成枭”,即,用枭棋突破对方防线进入核心区;“罗罔”,意为用散棋完全围困对方枭棋;“枭毙”,枭棋被反吃,直接判负……

它的规则也相当复杂,包括但不限于:

枭棋通过t形纹时可以双向转向;移动枭棋前,先用散棋清理路上的v形障碍,每清除一个v形点,枭棋移动步数加一;枭棋要被围困的时候,选择一枚散棋献祭能解除危机,每牺牲一枚散棋,可以强行移动枭棋一步等等。

蒙蔚回答说:“老师在路上见到了那位胡人王子,就找到我,带着我也一起去看看,我见到他在易市转来转去,买了不少商品离开。”

答案竟然如此朴实,胡亥一时无语,道:“我还以为你们是和二兄一起见到他,或者是按照命令去给他卜算之类的。”

你们居然尾随在小摊上碰面,这也太,说不出口。

“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就去劳烦太子包容,带我们同行。”蒙蔚给出很懂事的理由。

实际原因是,昨天那样子也不适合用在台面上。

季思文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身份更高的胡人,该看看他有什么不一样”“蔚啊蔚啊,来跟上,我们对这人研究一番”“怪了,他为什么要选这个呢?”等类似发言,蒙蔚认为最好还是不要让更多外人知道。

“他长得好看吗?”胡亥问。

“看起来比较敦厚。”蒙蔚用自己对武将的了解,靠着观察家中长辈们积攒的经验,说,“也很壮实,与平常人搏斗应该能占上风。”

“唉。”胡亥忍不住叹气。

不需要解释,蒙蔚也明白这是在叹什么了。因为自己刚才提到了搏斗。让胡亥想起以前没事就打擂台,还能收小零食当门票的生活。

学习之余,不能快乐打架的胡亥就像小鸟失去了翅膀。

他看上去已经恢复原来的样子,表面上身体倍棒,前几天却才刚得了一次风寒。

以前他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弱鸡感,至少那时的得病频率更低,不像现在,降温穿少了被风吹一下就躺了两天。

“我……嗯……”蒙蔚绞尽脑汁想要安慰。

“我也想去看看他是什么样子。”胡亥叹完就没再把它放在心上。反正已经变成这样了,平时好好吃饭吃药,就凑合着过,慢慢养吧。

“那我带你去看!”蒙蔚信誓旦旦地补充,“老师昨天说了,他肯定没有买够,这几天他还会去易市的。”

咱们也去逛逛街,顺便偶遇他。

胡亥不喜欢只待在家中的沉闷感,待久了让心都变得憋得慌,没有异议,点头,说:“真不知道让他来咸阳是做什么,我也没听说月氏给送了多少东西,我们没拿什么好处啊。”

他心里掰着算钱钱,算不太清,但这不妨碍他觉得秦国亏了。

以胡亥当前不知道被谁影响到的换算标准:秦国本来可以把月氏打崩拿下,但我们没有把你打崩,而是仁慈地先放过你。四舍五入一下,你这是倒欠我一整个月氏。

有点眼色的就该举国奉上,把你家的地全都交出来。

但现在月氏只是扭扭捏捏、不情不愿地送一个没用的质子来,这像什么话嘛?我们秦国也太吃亏了!

“虽然好像……真的没什么好处……”蒙蔚没有接通胡亥的观念,可也给出部分赞同,“但是,他在咸阳花了很多钱。这也算是好处吧?”

见到胡亥的疑问表情,蒙蔚介绍说:“他带了好多特制的肉啊、毛皮啊这一类的东西,在易市上时也没有用多少半两,而是让身后的人直接用这些交易,溢出很多价格也不在意。不少商贩都很欢迎他来。”

蒙蔚又道:“还有一些黔首售卖的小手工制品,被他看中后,也一样出手大方。”

凭借着明显的异族风格与大手大脚的特性,他没受到多少排斥,不然高低要被项梁用“扰乱市场”为由发点黄牌警告。

“……哦,那他看起来还算有用。”这样让咸阳人受益,也算用途的一种吧。

胡亥拐着弯夸到二哥身上,道:“我就说嘛,二兄肯定能让他发挥作用的。”

蒙蔚符合赞同:“他们考虑得肯定比我们周全,我们不用担心太多。”

……

被谈论的“他们”,尤其是那两位,也在聊与胡有关的问题。

赵昌把一小叠写好的纸卷成筒,戳戳,说:“不看吗?看看吧。”

这是他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内容写出来的总结报告。

“不看。”嬴政干脆利落地再次拒绝,“你要写是你的决定,我不看是我的决定。”

自从上回对这件事产生一点分歧之后,两个人一时都没法让步。

赵昌实在做不到完全不写汇总。如果把这个长久养成的习惯扔掉,他吃不香也睡不好,心里总是挂念着这件没做完的事情,不写就不安心。

嬴政觉得这必须改,从现在开始就要改。

儿子可能有点毛病。

不需要把你做的事都写给我看,也不要非得把你和谁商讨的决定完完本本地告诉我。

但嬴政不是强行逼迫不让写,而是拍板说,你写归你写,我看归我看。

反正你已经写了出来,也把它交给了我,这些事以后如果被谁拿来挑拨你我,我就不能完全怪到你头上,对吧?

谁让我不想看呢?得怪我不看。

嬴政把责任往外挪,挪一部分到自己身上。

赵昌对此……有一点点无语,有一点点感慨,还有一点点摆烂。

也就默认这样做,这段时间各进行各的决定。

但有时候他会忍不住怀疑:老爹这是为了往我身上扔事吧?

因为,最近由于两人在部分决策沟通上的不够充分、不够完全,嬴政在和公卿大臣交流时新增了一句自动回复:“这件事我不知道,去问太子。”

赵昌真的很怀疑!

老头你是不是故意的!就是故意这么做的对不对!你早就想这么干了,是不是?!

如果像以前一样,看完我这边的汇总,让你了解这些事,你就不能往我身上甩这么多活了!

我还能忙成这样吗!

赵昌叹气,分不清自己这是赚是亏,把手上的这一卷报告放在旁边。

“……最近有没有觉得不错?”老父亲询问。

“一般吧。如果您能再安静沉稳一点就好了。”赵昌不想说话。

聊完那一次后,老头子像解放了什么枷锁,关怀倍增,偶尔让他觉得烦人。

赵昌像忍受寒暑假学生的父母,时不时会在心里期盼着:

你早点继续出去巡游吧,别在咸阳待着了。

嬴政置若罔闻,道:“我很沉稳。”

他另提起一个话题:“之前治粟内史向我递交了一篇上奏……”

两人不是完全不交流决策,只是默认不去读那些文字上的总结版本,但如果在谈话中聊起,自然是像以前一样该怎么聊就怎么聊。

“你不是在想如何规划草原吗?”

“他也在想这件事?”赵昌问。

“差不多吧。他建议我们之后先行攻取河套,那里有河水冲刷,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也适宜耕作,不应该把珍贵的耕田放在匈奴手里。”嬴政再接上一句治粟内史的建议,“攻下以后,可以在河套以北修筑长城,防止这些田地被匈奴劫掠,影响收成。”

“……我,没什么意见。”赵昌觉得治粟内史比自己过分一点。

自己只是想着合理规划使用草原而已。

但那个老爷子心里是圈地、种地,打完拿下新地盘还不算,还建议把耕地用长城围起来,不给外人进,不让他们有机会糟蹋。

嬴政谈到这件事当然是为了派发任务,说:“陇西、北地的城墙是从前的规划,总体上不需要更改。

“但是接下来要向哪里修筑,参考治粟内史的建议,还有将来能够向北、向西作战的凭借、依靠,尽量封锁他们南下的通道,限制他们的骑兵行动,方便调配物资、粮草,也防止国内有外国贵族想要出去联合胡人,参考这些条件,你看着找人规划好应该修建的范围。”

“哦,好吧。那您什么时候要。”

嬴政道出设计图的截止日期,像在说冷笑话:“至少把河套夺回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