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仗剑至天涯

第1135章 国情(1)

“好啊!!朕果真没有看错人啊!哈哈——”

西苑,玉熙宫。

笑声回荡此间,朱由校撂下奏疏,起身朝高悬的舆图走去,很快,朱由校的目光就落在东南一角。

上书房诸臣则跟在身后。

“这个长寿,有股子魄力在!”

朱由校负手而立,笑着看向舆图,“以李永贞为首的蛀虫被法办,依附他们的魑魅魍魉尽数荡平,这不止使东番归于安稳,更使南洋诸地感受到我朝威仪。”

“好啊,这次查抄的赃银赃产,用于台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增扩,不出数载,我朝长江以南的海上力量,必将有不小的增幅。”

“这样一来的话,长江以南的三大舰队,在今后就不必再抽调主力舰队南下了,一北一南两股海上力量,就能对付不同的群体了。”

“陛下,这次清算查抄所得,真要悉数用以海上力量增扩吗?”金铉听闻此言,却露出些许的犹豫,抬手朝天子作揖道。

“如今国库这边存银不多,漠南那边的仗,熊枢辅虽说领军重创了蒙鞑,擒获了蒙古大汗虎墩兔憨,可跟建虏之战尚未分出胜负。”

“不止是这样,东南那边的整体秩序,看似是趋于平稳了,但是平定那些叛逆势力,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此事就这样定了!”

朱由校伸手打断道:“这笔查抄的赃银,悉数划归到海上力量增扩上,除了在东番沿海诸港增扩造船厂规模,还要在新安、珠海、汕头等地增扩,后续东南局势稍稳,则在福建、浙江沿海亦增扩造船产业规模。”

“隶属船舶清吏司的几处官办学校,给朕从明年开始增加招生规模,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

“这次清算打下来,是能给南洋带来些许安稳,但今后啊,真想持续增加南洋的利益与范围,有些仗肯定是免不了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海军跟陆军不一样,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形成战力的,所以必须要提前准备才行。”

“臣遵旨!”

金铉见状,也不好再劝说什么。

朱由校的心里有本账会算。

以李永贞为首的奸佞败类,是被朱聿键、方正化他们除掉了不假,但是在这场风波之下,以郑芝龙、祖大寿为首的水师力量,他们也从中捞取不少好处,除此以外,还有盘踞在南洋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力量,也是从中捞取不少好处。

当初叫祖大寿他们去南洋,而没有选择除掉他们,为的就是能够在魏忠贤的统领下,给大明多争取一些时间与机会。

这期间还有郑芝龙的崛起。

其实朱由校能够预判到他们势必尾大不掉,不过一番权衡利弊下,朱由校还是决意这样干了。

南洋这锅肉,朱由校宁愿烂在锅里,也不愿叫欧罗巴诸国海上力量吃走一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是如何崛起的,不就是靠巧取豪夺崛起的?

南洋这片战略要地,朱由校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欧罗巴诸国海上力量赶出去,从而封锁住马六甲才行。

这件事,仅靠朝廷一方是不够的,这需要结合各方势力及群体才行。

只要能把马六甲封锁住了,今后欧罗巴诸国想要来南洋可以,那只能是海商,且必须要缴纳海关税,不然啊想都别想进南洋!!

这件事做好了,等到对中南半岛的攻略施行了,针对于南洋的整饬与调整,也可以顺势推动起来了。

秩序与体系的建设,不是朝夕间就能干成的。

这需要十余载,甚至数十载的长周期,配合上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才能逐步的实现并促成的。

朱由校有这个耐心与时间。

他要用几十年的光景,通过持续不断的对外展开海贸,来拉近大明与南洋及中南的联系,直到能够真正融入进新本土战略下。

这件事干成了,那新本土的战略纵深啊,势必会大幅度的增加。

“虎墩兔憨到哪儿了?”

想到这些,朱由校的目光挪动了。

“禀陛下,据前日接到的急报,押送虎墩兔憨等为首的蒙鞑高层,已距承德不足百里。”有人听后,立时上前禀道。

“算算时日,截止到今日,虎墩兔憨他们应已抵达承德,奉旨出动的天子亲军,将在古北口一带,接收虎墩兔憨他们。”

“这件事给朕盯紧了。”

朱由校伸手道:“虎墩兔憨被抓,这对草原的震动必然不小,接下来漠南能否趋于安稳,就看虎墩兔憨来京后做的事了。”

“臣遵旨!”

那人当即作揖道。

漠南会战打到现在,这其实在朝野间的争议很大,尤其是源源不断的各项所需,通过北直隶、辽东输送到前线去,这让不少人说这是一种浪费,而对于这些论调,朱由校根本就没有理会。

漠南的仗,就不是本经济账。

想要叫北直隶、辽东等地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把漠南实控起来,成为拱卫大明边疆的屏障所在。

并且在这基础之上,大明今后要以漠南作为跳板,对漠北等部进行征伐,一方面是增扩控制的疆域面积,一方面是以对外之战,持续削弱漠南的人口,继而调整漠南地区的族群比例。

等到泛东北、漠北一带都安稳了,大明势必会聚集一批规模不小的草原骑兵,而在北疆的陆军改制也会有条不紊的推进,待到那个时候啊,大明就能有针对性的对卫拉特、西域等地展开攻势了。

战争是会影响到经济建设,但对于朱由校而言,有些仗必须要打,你现在不打,就等着人以后来打你吧。

朱由校可太清楚原有时间线上,清准之战的危害有多大,眼瞅着就到1627年了,几十年的光景,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是弹指一挥间,如果不能在准噶尔彻底成势前,就将其干掉的话,那大明今后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现在就看洪承畴与黄台吉的对决了。”

想到这些,朱由校的目光落在一处,眉头微蹙道:“漠南的蒙鞑被打败了,建虏要是在此次会战中没有重创,还叫他们逃窜的话,这就使此战的投入,没有能达到预期成效啊。”

金铉他们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流露出各异神色。

说实话。

熊廷弼他们率部击败了虎墩兔憨,这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回到京城时,有效的遏制住了某些不好的风气。

其实他们都清楚,有些论调啊,根子就不在漠南的仗啊,也不在朝廷付出了多少,根子是在内阁推动的改革上。

受到漠南、东南等地的影响,奉行战时机制的中枢有司,在内阁的推动下,将对应的摊丁入亩、税改、盐改、榷改等一系列新政,以超出很多群体预料的速度,在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推行起来。

而上述的这些地方,是目前大明最为安稳的地方,只是这些新政改革推行起来,遭到的阻力很大。

别的不说,单单是摊丁入亩,这项新政在川贵等地取得了成效,也有对应的经验,但到了山东、河南等地,依旧会有各种问题蹦出来。

对此,两地地方官,还有内阁这边,要找寻到各种办法进行解决。

如今啊,要说压力最大的,那非毕自严莫属,因为有很多新政都跟户部紧密相连,内阁其他成员,包括内阁首辅在内,是会勠力同心的帮毕自严一起分担压力,但是有些事儿,还是需要毕自严独自面对。

这就是为何有不少人不愿改革的原因。

这股风潮,直到熊廷弼的急报传回京城,才算是缓解了不少,战争是会吞噬掉很多,但是也能改变很多。

相较于金铉他们想的,此刻朱由校想的是洪承畴能否干掉黄台吉,这两个人,那可是渊源很深的。

如果洪承畴能将黄台吉干掉,并把建虏给彻底打残掉,那么在今后啊,朱由校不介意将其调离地方,调进中枢担任要职。

但要是洪承畴没有把此事干好,还要靠熊廷弼帮场子的话,那洪承畴的仕途之路,就仅限于封疆大吏这一层次了。

“东南那边怎样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开口道。

“禀陛下。”

金铉听闻,抬手作揖道:“浙江全省已安稳下来,此前在直隶松江府出现的骚乱,也已经平定下来。”

“眼下最乱的就属福建、江西两地了,不过针对两省围剿事宜,卢象升已做出了种种安排,并会同湖广、两广督抚进行合围,此外江西、福建两省督抚,也都愿积极配合卢象升的合围策略。”

“至于南直隶这边,在魏忠贤的吸引下,一批批有嫌疑的群体都被逮捕起来,据东缉事厂来报,最迟到明年三月初,南直隶这边的秩序就能区域安稳。”

“除此之外,由左光斗主导的江淮整顿,现阶段也已基本成型了,有一大批暗藏的人被逮捕起来。”

“好,好。”

朱由校露出赞许之色,“朕果真没有看错他们啊,有些人觉得躲在暗处搅动是非变幻,就能迫使朕让步,迫使中枢低头,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

“陛下,信王不久前也呈递了奏报。”

金铉听后,继续道:“围绕钱案,在南直隶、浙江等地逮捕了大批嫌犯,通过他们,也在福建、江西等地发现了不少。”

“眼下福建、江西两地,之所以会新增不少叛乱,这跟被查出的人有直接关系。”

“叫信王继续查。”

朱由校伸手道:“朕这次既然下定决心,要把东南好好筛一遍,那就不怕东南乱上几年,凡是跟钱案有牵扯的,该张布就张布,朕倒是要瞧瞧,究竟还有多少魑魅魍魉,藏在中枢看不到的地方。”

“臣遵旨。”

金铉当即作揖道。

但是听到这话的金铉也好,亦或是其他上书房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震惊不已,照天子这样做,只怕东南在今后几年内,恐怕是消停下来,这前后究竟会死多少人,也是无法预判的。

只是他们那里知道,朱由校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好好的把东南再打一遍,因为那盘根错节的关系还有利益,除了通过这种方式外能清理出来,靠别的根本就不好整。

除此以外,朱由校还想用这种方式,来为东南沿海之地凝聚起人口,以此将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快速扎根下来。

反正现在东南屏障,由大明唐王坐镇的东番安定下来了,朱由校不用担心海外势力,跟东南本土势力勾结到一起,继而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那么朱由校不介意这个动荡时间久一点。

东南诸省治下,隐藏的各种阀太多了,不管是怎样的存在,朱由校都下定了决心,要好好清理掉他们。

等到东南清理出来,那么大明也就能以东南作为承载与跳板,以更快的效率,去吸纳南洋的财富,去开辟南洋了。

“战时机制这一过渡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不能停下。”考虑到种种的朱由校,看着眼前这副舆图,眼神坚毅的囔囔自语道。

“大明需要新一轮的扩张周期,来推动与促进大明新政建设才行,不这样做的话,大明的根基就浑厚不了。”

朱由校的话很轻,轻到只有他自己能听到。

因为朱由校知道战时机制,会给大明带来什么,这一机制是由他开启的,那必须要由他结束才行,不然长期保持这种机制,会把大明从一条路上,带到另一条路上,而这绝非是朱由校想要看到的。

等到大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保持平稳的姿态前行,这才符合大明的核心利益,即便是蒸汽机这种跨时代的产物出现,统治也是有极限的,不可能说把所有地域全都纳归到实际统治下,这不可能也不现实。

所以怎样区分好本土与海外的界限,如何完善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就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朱由校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这件事做不好,大明可能就会爆发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