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仗剑至天涯

第1136章 国情(2)

“噼啪!”

“噼啪——”

户部衙署。

算珠拨动的声音响个不停,一间接一间的公事房内,数不清的人低首忙碌着,期间有不少人来回走动,手里抱着厚厚的卷宗案牍,紧张的氛围笼罩此间,眼瞅着十月底快过去了,针对各层面的新政谋改汇算,在紧锣密鼓的核算校验。

摊丁入亩。

商税调改。

榷税征改。

盐税。

寺产税。

清丈田亩。

人丁造册。

牙行税……

由户部牵头扩大试行范围的各项新政,经过这段时期的紧张推行,在各地督抚的积极响应下,已与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山西几地全面铺开,受到战时机制的影响,上述新政皆取得了初步成效。

当然了,在施行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状况众多,户部有司也好,各地有司也罢,无不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毕竟现阶段所试行的各项新政,在过去啊,仅是在一地进行一策,以此在推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取得对应成效后,再总结对应的经验,完善对应的制度,但如今不一样了,这是将一系列的新政,以中枢的名义集中对下面进行推改,牵扯到的利益多了,与之相对的既得利益群体,势必会进行掣肘与反扑的。

要说压力最大的,那绝对是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毕自严,毕竟底下传递上来的压力,是汇聚到他这里的。

但即便是这样,毕自严也没有丝毫退让。

站在毕自严的角度,根本就没办法退啊!!

退一步,这就是对中枢的巨大损失。

漠南的仗需要银子。

东南的仗需要银子。

西北那边需要银子。

各地赈灾需要银子。

军需供应需要银子。

……

这桩桩件件堆积到一起,都是朝廷所必须直面的事情,不管是哪一项都不能出现差池,否则就会对社稷带来巨大损失,甚至是伤害!!

天子把户部这等重要所在,交到他的手里,这是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如果他要是把差事给办砸了,那他有何脸面去见天子啊!!

这一间间公事房,对应的就是一桩桩新政改革,而处在这一间间公事房里的,则是对应的地方有司。

如今的户部啊,因为推动新政谋改的缘故,这官吏役的员额增加不少,想要将各项新政有效推行起来,而非是流于形式,就必须要有对应的人去盯着,催着才行。

这也使得户部的员额不断增扩。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各地有司的员额增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过去那套官制,不管是中枢,亦或是地方,已然是不适用于今下的大明了。

冗官冗兵的裁撤,所对应的是专业性人才。

这点在大明是愈发突出了。

别的不说,仅是十大中枢总署,伴随着各项制度与体系的不断完善,所缺的对应人才是愈发多了。

按着朱由校所想啊,等到初期阶段的对应新政,在大明北方诸省全面铺开后,并且取得了对应的成效,针对官制的改革也就能对应推行起来。

而一旦选择做了这件事,与之相对的科举改革就要开始了,大明需要的是各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而非是抱着四书五经,只会之乎者也,只会写八股文的老学究,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号群体,大明却的是具有新思想,新眼界,新信念的人才!!

“大司徒,眼下河南、山东两地遇到的情况最多。”一间公事房内,一中年官员眉头紧锁道。

“两地治下卫所裁撤,推行的速度是很快,对应的卫所田也在按册清丈量再造册,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一批不愿接受安置,接受务农,接受务工的群体,聚在各地闹事,他们就想索要银子。”

“两地的规模,加起来有十几万之多,而受此事的影响,又使两地推行的其他新政,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如在河南、山东试行的摊丁入亩,就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借着这一风波,散播着各种流言蜚语,搅的各地是人心惶惶,而说的最多的,就是朝廷没钱了,为此以恶政敛财……”

讲到这里,中年低下了头。

“抓!!”

毕自严眉头紧皱,语气冷冷的说道:“针对卫所裁撤这部分,所聚集的闹事群体,皆是偷奸耍滑之辈,这些年下来,我朝卫所逃户严重,可逃的,皆是没有背景,没有根基的小门小户。”

“而能留在卫所的,多与世袭卫所官息息相关,不管是哪种关系,他们侵占的就是朝廷的利益,侵占的就是底层军户的利益。”

“现在朝廷要针对卫所进行改制,他们却以此来对抗朝廷,不把他们抓起来,有些事就办不好。”

“给两地总督府下明确公函,必要时可出动改制陆军,将他们集中抓捕后,一律运往辽东地界。” “与此同时,给辽东总督府下一道公函,叫他们组织人手,安排这些人到集体农场去进行开荒垦田,服役三载,这期间如果遇到对抗的,那就增加服役期限!!”

一旁的书吏奋笔直书。

跟最初推行改革不同,毕自严的心渐渐冷了下来,针对于地方汇总的各项问题,他总是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并且做出对应的指示。

作为大明财相,针对各项新政的具体谋改,究竟是怎样的状况,那全都在他心里记着呢,这段时期下来,毕自严是早出晚归,为的就是能尽快将庞杂的事宜梳理出来。

毕自严的压力太大了,大到他即便闭上眼睛,都能看到一张张脸浮现,继而跟他索要专项银拨付。

“大司徒,河南这边试行寺产税,遇到的状况也不少。”中年收敛心神,继续说道:“针对嵩山几地的试行,出现了大批信徒围聚对峙的情况,这使得地方有司,想要清丈寺庙名下的产业,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进。”

毕自严听到这里,心里轻叹起来。

对于这件事,他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对于寺庙、道观这些,朝廷采取的政策已经够怀柔了,但是在过去啊,于北直隶境内试行该策时,毕自严就发现这背后暗藏的玄机太大了。

如京城权贵,地方缙绅背地里操控寺庙的情况。

如借着寺庙做行贿之举。

如假借寺庙之名,骗取信徒之举。

如邪教结社……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现实做不到的,也恰恰是这样,使得毕自严对于人性的恶,看的是极其透彻的。

有些事如果放松了,那就会出现漏洞,而针对这小漏洞,你要是不管不顾的话,那渐渐的就会变成大漏洞,可这到头来坑害的是谁?

一个是朝廷。

一个是百姓。

也恰恰是这样,使得毕自严对于寺产税一事,态度是极其坚决的,必须要全面推行起来才行。

寺庙也好,道观也罢,必须要按着朝廷的规矩来才行,谁要是敢违背了朝廷的政策,那就必须要有对应的惩处。

不然麻烦更大,问题更多!!

“以户部的名义,给河南巡抚府下一道公函,叫他们在暗中摸查这些寺庙的背后势力。”想到这里,毕自严眼神凌厉道。

“查到背后有势力的,就看他们是否有违法乱纪之举,一旦查出,就对他们进行逮捕严审。”

“待到这些事情做好后,就拿着对应的供词张布出来,以叫那些被蒙骗的信徒散开,一旦此事出现转机,就必须要抓紧对寺产进行清查,此事与别的不一样,必须要快,不然会有极大的麻烦。”

“喏!”

那人当即作揖应道。

随着新政推行的推移,毕自严才逐步明白当今天子,为何允准户部及各地有司,针对新政谋改时,可对应的增扩官吏役员额。

起初在毕自严的心底还有疑虑,天子这样做,是为了将少府庞大的官吏役群体,能够给他们谋取一个正当身份。

直到现在,少府等特设有司,依旧背负着传奉官的骂名。

当然了,这也仅限于民间了。

对于少府等有司官吏役,毕自严是没有区别对待的,他之所以有疑虑,是担心这样做的话,今后朝廷的开支会太大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官场,已经开始推行起养廉银制度了,尽管这不能绝对杜绝贪腐,但却能使得不愿意贪的人,能够守住底线,而且这个规模如果能增多,那对大明上下是有莫大好处的。

至于说养廉银制度推行起来了,还是不守底线的去贪,那都察、检察、廉政三院可不是什么摆设。

自养廉银制度颁布以来,都察、检察、廉政三院前后逮捕的官吏不在少数,而这些贪官污吏的下场就一个,砍脑袋。

别说是什么理由,只要是贪了,超过一定界限,那就必须砍脑袋,不这样做,根本无法震慑住官场上下。

但现在啊,毕自严不这样想了,毕自严觉得这样很好,恰恰是有了这批规模不小的人,前去各地负责对应新政,才能使得各项新政能如此快的推行起来,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不然即便是有战时机制压着,可底下的人手不够,毕自严也不觉得这些新政能够做好。

但是毕自严的担心仍在。

随着新政推行的范围增加,那与之对应的新政官吏也会增多,可等到新政都推行起来,并且有效运转起来,如此庞大的官吏役该如何安置?

倘若此事解决不好,朝廷每年所发官俸开支,那都足以影响到中枢财政啊,这可不是毕自严想要看到的。

但是毕自严哪里知道,真等到新政推行到一定阶段,大明不需要这样庞大的群体,来督促着新政推行下去,那么在他们之中,将会有一批官吏役群体,奔赴漠南、朝鲜、东番、南洋、中南等地赴任。

提升一级,诱惑不够大。

行。 那就提升两级,提升三级!!

朱由校无比坚信一点,当这样的政策明确下来,并且强调在外任职多少年,就能调回到别地任职,那么就会有无数人去疯抢着对外的。

对于役来说,能得到吏的身份,甚至能成为最底层的官,如此身份转变,他们会不愿意试试嘛?

役尚且如此,吏呢?官呢?

那都不用多想。

而且这样的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这仅限于大明针对海陆快速扩张下,这才有的特殊福利,真要扩张步伐延缓了,那以后就没有了。

当然,朱由校同样知道,一旦放开这个口子,势必会叫在外的一些秩序出现混乱,但是这都不要紧,先把占着的地方实际控制起来,真当民怨达到一定程度,朝廷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大清洗,这规模或许比如今的东南还要厉害。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是能查抄大量财富,一个是收复各地的心,这对上述提到的地域,加快融入到大明本土体系下,是有着莫大好处的。

发展的太过迅猛,势必会伴生有贪污腐败,这是避免不了的事。

针对这一现状,就看有没有对应策略,还有决心,去把滋生出的问题解决好了。

事实上朱由校是有这份决心的。

不然他也不会叫朱由检监管监察这一块,他这位皇弟啊,可是出了名的勤勉,叫他做全局的事,或许干不好,但要是集中在某一领域,那不用多想,其充沛的精力,是足以把这些做好的。

即便在后续反贪中,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骚乱,甚至叛乱,对此朱由校也丝毫不惧,那个时候啊,大明海陆两军的整体战力,势必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一旦军队介入的话,那就不是简单的反腐了,而是彻彻底底的血洗了。

毕竟地方要是没有抱团勾结到一起,断然是不敢如此对抗中枢权威的,而有了这样的事儿,对于中枢而言,必须要重拳出击才行,不然的话,地方如何能信服中枢?这一状况要出现问题,那中枢如何统御幅员辽阔的疆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