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大捷
就今下的态势来讲,东南诸省治下出现的大小奴变,的确有不少成势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参与奴变的群体,都极其默契的干了一件事,即暴动下杀戮主家人丁,这期间有很多惨剧出现。
可是经年累月下的盘剥压榨,肆意凌辱而产生的怨恨,终究是要有发泄的地方,不然的话他们就不会改变,也不会干这种砍脑袋的事儿。
这对东南诸省的震动极大,尤其是对那些有底蕴的群体,震动就更大了。
这就导致另一种情况出现,提防奴仆之风。
甚至有些过分的,还给奴仆戴上铁链,似乎这样,他们就没了反抗的底气了,毕竟人被制约起来了。
殊不知这却让一些有想法,却不敢去做的奴仆最终选择做了他们想的事儿。
这也是导致东南诸省奴变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当某股风潮出现后,想强势压下去,这就非朝夕间能办到,能办成的。
随着事态愈演愈烈,东南治下的不少人,开始放奴了,我不要了总成吧,曾经的死契全都烧了,当着被放奴仆的面烧的。
这叫这些奴仆欢呼雀跃!!
他们能像个人活着呢。
可如何面对后面的生活,却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残酷事实。
迷茫。
彷徨。
笼罩在这些人心头。
一些群体选择投奔奴变势力,哪怕各地官府,有安置他们的告示张贴,可他们却根本不信任官府。
大明的公信力,在这些人心里形同虚设。
但也有大批群体,选择随波逐流的去朝官府设下的安置点聚集,这部分群体,被分批安置到诸省沿海地带,其中以直隶松江府、浙江安置的最多,他们去的地方,是靠劳作换取报酬的官办产业。
其中以造船业为最多。
逆来顺受的性格,使得他们是最好的劳动力,当然了,他们所得到的报酬,一厘一毫不少的足额发放。
一切都源自在京天子颁布的严厉旨意,东南诸省动荡期间,凡是少府所辖诸产业,敢有工坊出现暴乱者,不问理由,所在产业官吏一律诛灭九族!!
动荡之下,必须以重典治之!!
本身奴变就难镇压下来,要是从事产业的工匠及学徒,敢因为克扣钱财,贪墨钱财的事儿,导致他们也参与进来,那东南就更难平息动荡了。
朱由校可不希望这一切玩脱了。
好在,此前在少府大规模展开逮捕处决,让少府所辖官吏役,别管离京城多远,一个个都心生畏惧,甚至是恐惧。
也是这股放奴风潮下,使得东南沿海诸省的集约化手工制造业蓬勃发展起来,而这股风潮产生影响的,不止是在东南,在江淮,在北方,也渐渐的都掀起来了。
对于江淮,对于北方诸省的人,见识到东南这阵仗,尤其是那些有家底的人,一个个全都紧绷起来,挖槽,这不是开玩笑的嘛。
不放他们走,别到最后效仿起东南的那帮暴民,那不是完蛋了?
只是与东南诸省不一样的,在长江以北的,更多是放此前藏匿的人口,而藏匿的人口被放,他们此前所租土地,则交给名下奴仆承租,嗯,租子比过去降低不少,这也使得长江以北没出现东南那股风潮。
而这些放出的藏匿人口,则一窝蜂的涌到各地官府去了,针对于这些群体,各地官府则集中安置起来,除了一部分安置到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外,余下的全都迁到北方沿海去了。
这些群体,多部分乘船渡海前去辽东,他们最终的归宿,是辽东的集体农庄,而等到局势安稳了,他们会有一多半将定居到黑吉两都司所辖集体农庄,至于余下的,则乘船渡海去了朝鲜,他们会分的土地,会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成为大明控制朝鲜的底气之一。
一场波及极大的东南奴变,在战时机制的加持下,使得大明开启一场重大变革,人口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迁移,这件事是跟内阁主导的各项改革一起推行的。
但即便是这样,民间自发的进行放奴归放奴,但朝廷别捅破这一切啊,不然,等到东南奴变被镇压后,他们还怎样聚拢奴仆啊。
是的。
在很多群体的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放弃蓄奴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这就是一本万利的存在。
名下奴仆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命,就是捏在自己手里的,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与欲望,现在朝廷要废奴了,还是在许久未开的大朝,在皇极殿这等正式场合明确,这不是断他们根基吗?
这如何能不起风波呢?
可朱由校偏要挑破这层窗户纸,不把其挑破了,大明的集约化手工制造业,就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
这要发展不到他想要的预期,那原始工业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在大明出现,如此工业革命怎么可能降临在大明啊。
“在这件事上,内阁必须跟朕步调一致!”
西苑,玉熙宫。
朱由校眼神凌厉,看着眼前内阁诸臣,语气铿锵道:“废奴这件事,必须要在大明上下推起来!!”
“不然朝廷耗费无数钱粮,才镇压下去的东南奴变,闹不好,还会出现,以后在大明没有奴,只有工!!”
“谁想叫人做事,那就花银子雇佣!!”
“不仅是这样,内阁还要根据这些,尽快草拟一份律令,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谁要是敢违背的话,那就叫当地官府按此律审办!!”
孙承宗、毕自严他们听到这儿,一个个都知道天子的决心与意志,哪怕这几日,在京城,在京畿,在北直隶,出现了一些风波,但即便是这样,都没有能改变天子的想法。
“陛下,废奴一事,的确是惠政。”
毕自严犹豫了很久,还是上前作揖道:“可这件事推的时机不好啊,臣能恳请陛下考虑下,臣知道陛下心念万民,但如今对朝廷而言,在各项新政推行的大背景下,漠南与东南还没有消停下来,对于别的地方,还是以……”
“这件事不要说了。”
朱由校摆手打断道:“朕意已决!!”
毕自严是什么想法,朱由校很清楚,无非是觉得现在的处境够难的了,不能再叫地方有任何动乱。
不然的话,就那些有家底的,有底蕴的群体,一个个要真掀起什么风波来,这对中枢实在是太不利了。
可也是这样,朱由校才会如此坚持。
不趁着现在搞,那以后就更没机会了。
奴籍这种事存在太久了,久到在这片土地上,认为有这现象再正常不过,哪怕有一些不好的事发生,但也没有谁去说过什么。
可在朱由校看来,这件事必须从跟上解决。
不解决,大明的改变,就是徒有其表。
“有些人不是不愿接受此策吗?”
想到这里,朱由校伸手道:“好啊,那就把东南诸省呈递的奏疏,给朕汇总起来,以内阁的名义,向各省颁布出去,另外给各地督抚传朕旨意,叫他们出人,到各府,各县,各乡去,好好宣讲下,东南诸省自出现奴变以来,究竟有多少人惨死在这场奴变风潮下。”
“这件事,给朕一直做,做到东南奴变何时结束。”
“还有,内阁跟检察院的人商榷,叫检察院派出人手,到各地去,看看谁在这件事儿上给朕推诿糊弄,谁敢这样做,就给朕上弹劾奏疏,朕罢黜了他们!!”
这是一点余地都没有了。
孙承宗、毕自严他们听到这就明白了,哪怕废奴一事在地方出现风潮,但天子还是要乾纲独断的明确下来。
这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是谁都无法预判的。
“大捷!!漠南大捷!!!”
而就在此等态势下,一道声音突然想起,这叫殿内君臣无不看向殿门处,朱由校神情有了变化。
漠南的仗,打完了?
“陛下!!熊洪联名奏捷!!”而在此等态势下,一人跑进了大殿内,情绪激动的作揖行礼道:“建虏之叛镇压了,奴酋黄台吉重伤被俘,建虏叛逆主力或逮,或杀……”
“快!呈上来!!”
朱由校的喝喊,打断了那人。
御前服侍的刘若愚,已然朝那人快步跑去。
“黄台吉被俘了?”
“漠南的仗结束了!!”
而站着的孙承宗、毕自严、袁可立等一众内阁大臣,此刻情绪激动起来,最叫他们牵肠挂肚的一处,终于是有眉目了啊!!
而在此等态势下,一道道目光汇聚到御前。
朱由校打开那份很厚的奏捷,仅是看了开头,笑意就露了出来,而孙承宗他们看到这里,一个个更加振奋了。
大明需要一场大捷!!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
尽管在此之前,蒙鞑大汗虎墩兔憨是押解进京了,眼下离京城已经很近了,但漠南的仗没有消停啊,建虏还没有被解决,更别提到现在,中枢这边的压力不断增加,如果没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那是不能震慑住天下的。
特别是废奴一事,被天子以强势态度明确下来,这就让孙承宗他们担心一点,只怕地方上一些观望的群体,将会被逼着去斗争,去反抗。
想要震慑住他们,就必须要有大战绩才行。
现在这大战绩来了!!
“哈哈!!”
爽朗的笑声,在大殿内响起。
朱由校拿着奏疏,起身道:“壮哉我大明豪勇!!朕果真没有看错他们啊,建虏之叛镇压了,蒙鞑之患解除了!!”
“诸卿,都好好看看吧!!我大明的豪勇们,一个个在漠南是怎样效忠大明,是怎样浴血奋战的!!”
讲到这里,朱由校将那奏疏递给刘若愚。
刘若愚低首接过,随即朝孙承宗一行快步走去。
当这份奏疏,出现在孙承宗眼前时,他心跳加快的看向左右,毕自严、袁可立他们,无不难掩激动的看向孙承宗。
但却没有一人去接那份奏疏。
哪怕是毕自严,也没有。
孙承宗努力平稳心神,手有些颤抖的接过那份奏疏,在打开的瞬间,毕自严、袁可立他们的目光聚焦过来。
这才是朕想要的内阁!!
看到此幕的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扬,他能允许不同观念在内阁出现,他能允许各种分歧在内阁出现,但他绝不允许内阁没有规矩,内阁首辅被架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党争之风就压不下来。
规矩,是朱由校一直想树立起来的。
即便有再大的矛盾,但在外人面前,内阁必须是步调一致的。
过去的大明,就是因为没做到这一点,才导致党争愈演愈烈的。
别的时期,朱由校不想过多去想,但在天启朝,曾经发生在万历朝,发生在嘉靖朝的事儿,不能发生!!
而在朱由校思绪万千之际,孙承宗他们透过这份厚厚的奏疏,联想到了前线那惨烈的战事,一个个骁勇善战的大明武将,是如何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那场面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而叫他们印象最深的,绝对是曹变蛟了!!
“把这份奏捷疏,给朕誊抄出来!!”
看着神情变化很大的诸臣,朱由校伸手道:“以内阁、军务院之名,联合对各省,各府,各州,各县八百里加急颁发下去!!”
“东南那边,给朕以漕运、海运的方式,以最快速度颁发下去。”
“朕要叫天下人知道,我大明豪勇,我大明健儿,是如何奉行朕的旨意,遵从朝廷的意志,深入到漠南腹地去,去跟蒙鞑,去跟建虏浴血奋战的!!”
“朕要叫天下人知道,朕的那帮武将,一个个是怎样雪耻的!!”
“萨尔浒之战的耻辱,彻底洗刷掉了!!”
“臣等遵旨!!”
孙承宗、毕自严他们听后,立时作揖应诺道。
这样的奏捷疏一旦张布天下,还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张布,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大明,会在最短的时间,迎来一场大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