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震动
京城,国子监。
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朱由校对国子监极其重视,历经先前的两次常制科考,一次恩科科考,朱由校对国子监拨了一批专项银,以修缮、增扩国子监规模,并且在天启五年的殿试结束后,对天下明发诏书,凡是参加过乡试、会试的学子,可通过国子监所召考试,登榜后进国子监进修,这道诏书颁布后引起轩然大波。
而更狠的还在后面。
针对国子监的各项规矩,朱由校亲自操刀进行调整完善,与此同时还废除了捐监等一系列旧规旧例,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国子监是聚集天下英才之地,不是叫某些群体用来镀金的跳板。
在朱由校的眼里,想要针对科考进行改制,继而完善大明的抡才取士制度,丰富大明的教育体系,就必须从根子上去解决才行。
北雍、南雍这两处学府重地,必须要有开明的思潮氛围才行,也恰是朱由校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那些思想保守且顽固的老学究,在历经两载的逐步清理下,被清出了北雍、南雍之地,能够留下的以及增补进来的,都是具有一定想法与理念的群体。
也是在此等态势下,北雍、南雍招录的一众学子啊,在较长时间的摸索前行下,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远比同龄或年长或年少的学子要强太多了。
北雍、南雍的学子们是接受内帑资助的存在,当然,与之相对的,就是北雍、南雍激烈的竞争氛围,每半年一次的考试,谁要是排名太过靠后的话,那是会从北雍、南雍劝退归籍的。
不过他们同样能参加对应的科考,但是这带来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对于朱由校而言,天启七年的那场会试,还有后续召开的殿试,是具有不一样的特殊含义的。
因为他希望在北雍、南雍长期进修的学子们,能够在这两场关键考试下登榜,这样大明的人才储备就能更浑厚了。
讲一句题外话,京城国子监的学子规模要比南京国子监多上不少,因为北雍,不止有大批北方学子想跻身进去,还有东南、西南等地学子想跻身进去,毕竟是在天子脚下,这得天独厚的位置,是太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去处。
“大捷!!漠南大捷啊!!”
“建虏奴酋黄台吉重伤被俘!!”
“建虏八旗遭到我朝天军重创!!”
原本平静的国子监,突然变得吵闹起来,几名学子挥动着手中的东西,情绪激动的宣传着,这叫越来越多的学子驻足。
而当获悉漠南大捷的消息,这让更多的学子激动起来。
与蒙鞑、建虏的漠南会战,是在天启五年开始的,而打到现在,终于有了最终结果,这前后不知牵绊了多少人。
蒙鞑。
建虏。
对于大明而言,这是一直想解决的困扰,尽管在此之前吧,大明也打过不少胜仗,可有些伤痛,不是说平息就能平息的。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刻在太多人的内心深处。
这是对建虏的厌恶!!
受到朱由校的影响,大明的主流思潮,厌恶的是建虏,这是背叛大明的群体,而与之相对的女真一族,只要对大明没有反抗与恨意,那大明是不会欺辱与排斥的。
同样的道理,蒙鞑也是如此,大明打击的草原的反抗势力,而非是心向大明的蒙古,这是朱由校增扩大明本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鞑、虏、胡、蛮、夷……这类带有贬义的词汇,是针对于不服大明,袭扰大明,反叛大明,伤害大明的存在。
而对于大明边疆及治下的少数民族,那是属于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只要愿意认可大明,那大明是愿意接纳的。
朱由校要从最高层面,去明确一个以汉为主,多民族并立的大明国度,以此使大明对陆对海扩张下,有很多族群皆能参与进来,以此完善大明本土及海外体系。
家国情怀,族群界定这些意识形态的建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朱由校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去推,因为这件事一旦做成了,那么他一手缔造的海陆双强的大明,就能扎根在更多地域了。
“密之!!”
一处学舍内。
伏案忙碌的方以智,沉迷于学海之中,尽管屋外响起激动的声响,但方以智似没有听到一般。
难言兴奋的陈子龙,跑进学舍里,见方以智依旧在伏案忙碌,忙朝方以智快步跑去,跟着就双手抓住方以智的肩膀。
“密之!!天大的好消息啊!!”
陈子龙呼吸急促,抓住方以智使劲摇晃。
这叫方以智错愕不已。
“人中兄,这是出什么事了?”
方以智皱眉看向陈子龙。
“漠南大捷!!漠南大捷啊!!”
陈子龙依旧激动道:“你还不知道吧,我朝派出的大军,在通辽一带大破建虏,哈哈!!这一战真真是打出了我朝天威啊!!”
“什么?!”
方以智震惊的看向陈子龙,“你是说建虏被我朝天军打败了?”
“是啊!!”
陈子龙瞪眼道:“这一战,建虏奴酋黄台吉重伤被俘,此外还有大批建虏高层被杀被俘,哈哈,这是继蒙鞑大汗虎墩兔憨被抓,我军又取得的一次大胜啊!!”
“你是不知道啊,在对虏一战中,随军参战的天子亲军,曹变蛟所统勇卫营,突破建虏层层围堵,一路杀奔建虏主力而去,那一战打出了我军雄威,更打出了我大明健儿的悍勇……”
方以智瞪大眼睛看着激动的陈子龙,而此刻他的内心也无比激动,对于大明学子而言,这之中的有一部分群体,是极其在意对外之战的,不为别的,明威不可犯!!
也恰恰是这样,朱由校才会斥巨资改造南北两雍,以叫这部分怀揣理想与抱负,关键还有热血的群体,能够集中在一起进修。
想要彻底扭转落后、守旧、顽固的思潮,似文贵武贱、士农工商这一类观念,就必须要在读书人之中,能够培养一批开明的有识之士才行。
大明不是没有人才,大明缺少的是敢为天下先的,能够脚踏实地去做事的,愿意去改变的人才。
从朱由校御极登基以来,一直都想扭转这种局面,但是朱由校也无比清楚,这些事情不是朝夕间就能促成的。
这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与此同时耗费很多心血与精力,才能把这件事情给做好。
并且在这过程中,要让一批批这样的群体,提拔到他们合适的位置上,这不仅仅局限于仕途,像军事,教育,经济等领域都要涉及到,如此才能由量变逐步形成质变,而等到大明走到那一步时,大明的体量会迅速的膨胀起来。
“别傻愣着了!!快起来跟我走!!”
而在方以智愣神之际,陈子龙却一把拉起方以智,语气激动道:“国子监已有不少学长,同窗要聚集起来,到京城诸坊去庆贺漠南大捷!!”
“这不太好吧。”
方以智开口道:“今日国子监有不少课业还要召开,人都跑出去的话,那……”
“现在谁还有心思想这些啊。”
陈子龙说道:“不止是咱们,就连不少师长,都跑出国子监去庆贺了,在战场上,还是在野战上,我大明天军先后击败了蒙鞑与建虏,你说……”
“你们还傻愣着干什么!!快出去,到外面去庆贺漠南大捷啊。”陈子龙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跑了进来,情绪激动的喝喊道。
“好,好!!”
陈子龙见状连连点头,随即便拉着方以智快步朝外走去。
此刻的方以智尚处在发蒙的状态。
“噼啪!!”
“噼啪——”
在随着人潮离开国子监,还没有走多远,身处在人潮中的方以智,就被一阵接一阵的鞭炮声所震惊道。
鞭炮响个不停。
硝烟弥散开来。
崇教坊所聚群体,聚集于坊道各处,他们欢呼,他们兴奋,他们怒吼,似乎漠南的那场大捷就是他们打下来的。
而崇教坊发生的种种,同样在京城其他坊上演着,甚至这股风潮,以最快的速度,朝京城外城诸区各坊扩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加持下,京城内外诸坊迎来了大变,尤其是一批批群体定居在此,使得在原有格局下,以顺天府为首的有司,开启了对京城的大基建模式。
一批批数层高的建筑,保有大明特有风格,在京城外拔地而起,而先前定义的京城内外诸坊,被称之为核心区。
而核心区以外所建诸区各坊,被划分为对应的区域,这些区域以水泥浇筑的宽阔大道连接,这也使得京城的人口不断攀升。
也是伴随着该趋势的形成,就新建区域是否要修筑城墙,在朝野间引起了极大风潮,但谁都不知道,这股风潮下其实早就定下了调子,新建区域不修筑城墙,这是在西苑的大明天子所定。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攀升,城墙是阻碍发展的屏障,朱由校知道今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他又如何会干这种阻碍发展的事儿呢?
何况伴随着火器的发展,适用于冷兵器时代的各种产物,就不再适用于热武器时代下了。
“提戎,这样下去不是事儿啊!!”
在此等热闹的氛围下,京城警备提督署。
正堂内。
一名披甲将校,面露担忧的说道:“仅是末将所知的,京城已有三十几处,因为庆贺漠南大捷出现走水情况。”
“虽说这火情被控制下来的,但是这阵仗实在是太吓人了。”
“要不要派兵去疏导人群啊,严禁鞭炮等物燃放啊,万一出现重大火情的话,这不好交代啊。”
作为武将,得知漠南大捷的消息,他同样是很兴奋的,但是作为京城警备提督署的一员,他同样知道这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加强警戒吧。”
陈策神情严肃,声音低沉道:“京城上下需要好好宣泄一下了,跟顺天府等有司保持好联系,还有,用于扑灭火灾的水缸,水井等要派人去把守好,一旦发现有火情出现,第一时间前去扑灭。”
“喏!”
堂内众将轰然应诺道。
按着职权划分,扑灭火情这种事情,本不属于京城警备提督署所辖,但今下的情况不一样,漠南大捷的消息传回京城,这带来的影响与震动太大了,以至于陈策他们必须要严防死守才行。
别到最后啊,京城不少地方烧没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比陈策还紧张的,是皇家近卫都督府。
毗邻皇城、西苑等处的邻近诸坊,那庆贺的人潮更汹涌了,甚至有不少人齐聚,向西苑方向跪拜。
漠南之战打到现在,在这场大捷没有传回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质疑声,甚至是反对声了,是朱由校一直在坚持,这才使得此战能打到现在。
“对各处的巡察要加强,各队之间要保持联系,避免出现不好的情况。”彼时在大明门城门楼上的张庆臻,神情严肃的下达各项指令,以此确保皇城、西苑等周遭的绝对安稳,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
而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张庆臻的目光看向一处,大明门外的英烈碑周遭,聚集着密密麻麻的人潮,而在英烈碑这边,是诸上直亲卫军派遣的精锐,以避免情绪激动的人潮有损英烈碑。
“大明威武!!”
“大明万岁!!”
“大明——”
人潮之中,不知是谁喊了起来,连带着越来越多的人怒吼起来,张庆臻望着涌动的人潮,还有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怒吼,他的内心生出了感慨,漠南这一仗打下来,算是将过去大明被打断的一块骨头彻底长出来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漠南大捷的消息,一旦传遍整个天下,那将会引起难以想象的震动与影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