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天启之战(2)
“臣等拜见陛下!”
“无需多礼。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jinjiangwxc.com 免费阅读”
倚着软垫的朱由校,笑着对朱由检、朱由栋、朱常淓、朱慈烟等一行伸手示意,一众王大臣在行礼后,便撩袍坐到锦凳上。
天启十一年,大明中枢步入新的格局。
内阁首辅从孙承宗过渡为毕自严了,尽管在朝野间,有很多人猜到是毕自严,可真当毕自严接任内阁首辅后,还是引起不少风波。
毕竟在过去数载内,毕自严推动的改革,给中枢,给地方,带来的震动太多了,这不知叫多少群体受到牵连。
由此,毕自严也有了铁面财相之称。
以毕自严为首的内阁,次辅由刘鸿训接任,群辅有李长庚,王永光,黄立极,洪承畴,李起元,韩一良,施邦耀。
这内阁调整不可谓不大。
上一届内阁成员,首辅孙承宗,群辅袁可立、朱燮元、王在晋悉数调往军务院任职,也恰恰是这样的安排,使得朝野间皆知今后五年必有很多大事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年一届的思潮已深入人心,不管是涉政,亦或是涉军,再或是涉及别的,那都是五年进行更换。
当然在这期间,牵扯到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另说。
之所以让不少人觉得接下来五年会有大事发生,是因为除了毕自严以外,李起元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韩一良是检察院总检察长,而排在群辅之首的李延庚,则兼领了廉政院尚书,这是要干什么?
还不是给毕自严的税政改革架刀啊!!
关键是三院,仍掌握在大明信王手里。
而这位主呢,过去在东南抓了杀了太多人。
这还不算完呢,进内阁的施邦耀,仍署理着国税总署,而在不久前,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即部分税务剥离出来,悉数纳归到国税总署了。
此外进阁的洪承畴,接替王在晋兼领兵部尚书一职,如果没有孙承宗、袁可立、朱燮元、王在晋这帮懂军事的文官,集中去了军务院,与连任军务院枢辅的熊廷弼一起搭台子,或许还不会有人多想。
可偏偏他们都去了军务院,这就容不得有人不多想啊。
因为在这件事发生前,五军都督府悉数迁移出京城,驻扎到了地方去了,谁都能看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军改还没有结束!!
至于黄立极,则接任了礼部尚书,这还不算完呢,潞王朱常洵奉旨署理礼部,而朱常洵先前在干什么?
推动省、府、州、县四学增扩。
截止到今下啊,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四省皆在新学增扩范围之内,且都取得了对应的成效。
这样的中枢格局,如何能不叫人多想呢?
更别提在内阁、军务院更迭下,六部三院诸署各寺等中枢有司,也迎来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一批老臣致仕了。
一批中青代升了。
围绕这样的大调整下,以朱由检、朱由栋、朱常淓、朱慈燃为首的一批王大臣,也在中枢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过相较于中枢迎来的大调整,地方主要督抚,还有一些地方的父母官,却没有迎来较大的调整。
即便是有,那也是小范围的调整。
“皇弟,这协办户部一起,推动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可曾感到吃力?”朱由校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朱由检询问道。
“朕听说近日来,皇弟是整日待在办事所在,很少回王邸去,烺哥儿可是哭闹了很多次啊。”
这小子!!
听到这话的朱由检,心里暗骂了一声。
而坐着的朱由栋、朱常淓等王大臣,听到这话时,无不是露出了淡淡笑意,但与此同时,对朱由检也是格外钦佩。
从东南回京后,朱由检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沉默了,稳重了,但与之相对的,也变得更拼命了。
其对自己的克制,别说是朱由栋、朱常淓他们了,即便是不少大臣知道,那一个个都是钦佩至极啊。
“有一些事情还需梳理。”
在此等态势下,朱由检微微低首道:“皇兄,您也知道,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尽管今下算全面铺开了,但是反对此事的还是不少的。”
“现在的情况翻过来了,东南是消停了,北方诸省却又闹腾起来了,而不少,正是新兴的那些群体。”
“梳理归梳理,该休息的时候还要休息。”
朱由校放下茶盏,看向朱由检道:“这件事,毕卿几次跟朕上疏,说过你的问题,叫你协办此事,是为了更好的帮毕卿分忧,你可倒好,有些喧宾夺主了。”
“这不是毕卿的意思,而是朕的意思。”
“眼下毕卿的身份,跟过去不一样了,他是我大明内阁首辅,比之作次辅时,要兼顾到的更多了。”
“你需要做的,还是以监察为主,在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全
面铺开期间,如果遇到有问题的,该审查审查,该逮捕逮捕。”
“臣弟知道了。”
朱由检当即作揖道:“臣弟今后会注意的。”
对朱由检的改变,朱由校是很欣慰的,毕竟有了这些改变,如今在中枢帮衬着他做事,可谓是省去不少麻烦。
但也因为去了趟东南,也使朱由检变得对自己更狠了。
这就是见过太多腌臜事后,所生出的应激反应。
这是朱由校不愿看到的。
不管怎样说,东南那边的腌臜事,是积攒了许久,甚至在大明开创之前,就长期存在的。
靠着持续数载的动荡,还有镇压奴变之事,的确是抓了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使得某些风气有所改变,但是想要彻底改变,这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行。
“荆王。”
“臣在!”
看着起身的朱慈烟,一旁站着的朱慈燃露出淡淡笑意,说实话,在这帮王大臣中,跟他同辈的就荆王朱慈烟一人。
虽说二人差的有些大,但毕竟是同辈,所以在一起相处时也是很轻松的。
“你在户部协办析出一事,眼下怎样了?”
朱由校倚着软垫,看向朱慈烟道。
“禀陛下,截止到今下,继湖广析出,分立南北以外,甘肃、宁夏筹设布政使司,正在抓紧推行中。”
朱慈烟听后,立时作揖道:“此外,针对一些府州县,从原有布政使司析出,转隶别的布政使司,如今已基本敲定了。”
“按着臣汇总的情况来看,最迟到今年底就能这部分就能悉数落实,不过南直隶析出改制一事,还有黑吉两都司提级一事,难度还是很大的。”
“黑吉两都司还好说点,后续按部就班的发展数载,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达到一定程度,就能顺势推动起来。”
“但是将南直隶析出,与山东、中都留守司部分辖地结合起来,析出江苏、安徽两布政使司,难度还是不小的,朝野间对此反对的声音不小。”
“那你可要加把劲儿。”
朱由校撩撩袍袖,表情严肃道:“对大明所辖诸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这既是增强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同时也是对地方的一次整改,这件事对大明而言很重要。”
“东番、南洋等地的情况,你们不是不清楚,长寿的压力可不小啊,但想要对长寿给予有力支持,那东南的再调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陛下放心,臣会办好此事的!”
朱慈烟眼神凌厉道:“哪怕是再难,臣也会把此事做好!!”
“嗯。”
朱由校点头道:“对你,朕还是放心的。”
这话讲出,让朱慈烟生出斗志出来。
此前他负责的是京城王宅群督造,后来各地宗藩宗室来京了,他的差事也就办完了,所以他就被调往户部协办了。
而主抓的就是诸省改制析出一事,这在初接手时,可是把他给难为坏了,毕竟这牵扯到的太多了。
站在中枢的角度,所辖诸省进行调整,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既能增强对地方的掌控,又能进一步提升中枢权威。
但是对地方来讲就不一样了。
富庶的地方,被调去别的省了,这对原来的省来说,能不抓狂吗?
别的不说,就隶属于山东的徐州,现在有传闻说,要改隶到筹设的江苏治下,这就叫山东不少官员,可谓是抓耳挠腮,这徐州可是漕运枢纽啊,真转出山东了,那还了得?
所以一些官司就打了起来。
而对于这些,朱由校尽管知道吧,但他表面上没有说过什么,还是那句话,朱由校只抓大方向,具体的事要交给具体的人去做,差事必须要办好,至于这期间出现的风波,自己消化解决。
眼下,中枢是有一帮王大臣不假,但个个是肩负着要职,干的差事可把他们给累坏了,但他们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怕辜负了天子的信赖与倚重。
“吉王,这次随驾来津的宗藩宗室,有说什么的没有?”
朱由校看向朱由栋,面色平静道。
“有一些。”
听到这话的朱由栋,表情有些不自然,微微低首道:“但臣都在处理之中。”
“辛苦你了。”
朱由校轻叹道:“这几年,你为朕背负不少骂名啊。”
“陛下,这都是臣该做的!!”
朱由栋立时起身,呼吸有些急促道。
他是没想到天子会讲这样的话。
是。
在过去几年,他是以宗人府的名义,杀了不少宗藩宗室,还夺了不少爵,以至于在宗藩宗室之中,他的名声都臭掉了。
但是朱由栋并不后悔。
这一切,都源自于那次琼华岛之举。
一帮废物,只想着自己的废物,凭什么要占着位置啊。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承袭宗爵的宗
藩宗室,却对天子感恩戴德,因为他们本是没有希望承袭的,但就因为他们立下了功勋,天子力排众议下,选择叫他们承袭。
这其中可有一部分是庶出,是分支,按着皇明祖训是没有可能承袭爵位的。
“坐下吧。”
见朱由检他们看向朱由栋,朱由校伸手道:“朕说这些,不是跟你疏离了,而是你的确背负了许多不该背负的。”
朱由栋眼眶微红起来。
一旁站着的朱慈燃看到这一幕时,这心里生出别样的思绪。
“行了,不提此事了。”
朱由校看向朱术桂,“漠南、科尔沁的那帮草原王爷,在抵达津门后,一个个的表现怎样?”
“禀陛下,有不少有些不老实。”
朱术桂皱眉道:“直娘贼的,有些家伙,甚至在暗中串联起来,陛下,依着臣之见,承德一带要多增派些兵力,以避免出现骚乱,以威胁到承德离宫的安危。”
“放心吧,这件事,等检阅完海军就会得到解决了。”
朱由校嘴角微扬道:“有些人啊,就是贱皮子,对他们好点了,就叫他们忘乎所以了。”
“既然有些人,生出了不该有的想法,那朕就叫他们知道,在枪炮面前,骑射就是笑话般的存在!!”
“陛下英明!!”
朱术桂起身作揖道。
似是受朱由检的影响,也似受朱聿键的影响,这使得朱术桂的骨子里,是崇尚对草原采取铁血政策的。
最让朱术桂无法忍受的,明明草原各部的那帮王爷,一个个都能抓紧赶至京城,参加承天门的陆军检阅,但是有一多半呢,却以路程遥远磨磨蹭蹭,这叫朱术桂很是愤恨。
由于承德离宫的筹建,使得漠南、科尔沁诸部被抽调太多青壮,也死掉不少,关键是这些部落,在过去参与草原贸易,还有对漠北征伐下,所获取到的财富,有一半需要敬献给大明皇帝,以此筹建承德离宫,这也使得不少人的怨恨很深。
但是怨恨归怨恨,承德离宫也因此提前筹建起来。
“走吧,随朕一起,摆驾天津新港吧。”
朱由校撩袍起身,“这几年,大明陆军的变化不小,你们也都随朕一起,看看海军有什么变化吧!”
“臣等遵旨!!”
朱由检、朱由栋、朱常淓、朱慈烟、朱术桂等一行人,无不是起身朝朱由校作揖行礼,说实话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海军也是很期许的。
毕竟在过去这几年,天子砸进海军的金银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