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天启之战(6)
战争似已不可避免,征伐东倭对今下的大明,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是在知晓自家皇兄所想后,朱由检得到的结论。本文搜:看书屋 520ksw.com 免费阅读
这个结论,让朱由检有些恍惚,有些惧怕。
如果是在过去,朱由检会质疑这个结论,在过去几年,大明治下是频生灾情,但这并不代表大明今后就频生灾情吧?
好!
即便大明今后频生灾情,凭借持续增扩的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凭借日趋繁荣的海上贸易往来,大明未必就无法解决所遇困境吧?
没有必要将一切希望都倾斜到战争上吧?
毕竟战争带来的伤害太大了!!
然而在东南诸省待了数载,以钱谦益案作为主导,继而或直接,或间接,帮着卢象升等一行平定奴变浪潮,推动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挤压东南诸省所生疮痍,这让朱由检改变了很多。
相较于天灾,这世上,最可怕的其实是人祸!!
“呼——”
朱由检长出一口气,所拿卷烟燃烧着,他那双眼眸有些迷离,从西苑回来后,他就是这副模样。
一个想法,始终在朱由检的脑海里浮现。
如果是他直面这一切,是否能够从容应对?
这个想法他想了很久。
得到的结论很残酷。
他不能。
眼下除了他的皇兄,能够把控与统筹好一切,以此解开当前所遇困境与挑战外,大明再无一人可以办到了。
那么他需要做的就很明确了。
严抓,严查!!
吱——
紧闭的堂门被推开。
“咳咳~”
咳嗽声响起。
“嚯!这是着了?!”
朱由栋的声音响起,叫朱由检循声看去,就见穿着亲王服的朱由栋、朱常淓捂着口鼻,皱眉朝自己走来。
“检哥儿,你这是怎么了?”
朱常淓眉头微皱,面露关切的看向朱由检。
“没事,就是在想一些事。”
胡子拉碴的朱由检,将手中卷烟,丢进痰盂中,笑着对朱常淓道:“你们怎么想到来我这儿了?”
“来叫你参加御前廷议啊。”
朱由栋瞥了眼痰盂里丢的卷烟,遂道:“陛下今日要在西苑,召开关于科考谋改之事,除了礼部外,我,叔父,你都要去参加。”
“少吸点,对身体不好。”
讲到最后,朱由栋皱眉对朱由检说道。
“这玩意儿,提神。”
朱由检听后,咧嘴笑道:“既然要参加御前廷议,那等我片刻,容我洗漱一番,这副模样叫皇兄看到,该被训斥了。”
“那我等在外等你。”
瞧出朱由检有心事,朱常淓拉住朱由栋,微微一笑道。
言罢,朱常淓眼神示意下,本还想说些什么的朱由栋,遂跟着朱常淓一起出去了。
“这明显是有心事,为何不叫我问问。”
出来的那刹,朱由栋眉头微皱,低声对朱常淓说道。
“问什么?”
朱常淓看了眼左右,遂低声回道:“检哥儿这样,是从津门回来后,去西苑见陛下才如此的。”
“你也知道,从东南诸省回来后,检哥儿就变的沉默寡言了。”
“只怕在御前,陛下对检哥儿说了些什么,所以检哥儿才会这样,依着我的猜测,只怕事儿不小。”
“总不能是让三院再展开吏治整顿吧?”
朱由栋听后,似猜到了什么:“眼下中枢财政压力很大,我听说毕相从接任内阁首辅以来,很少回家,常吃住都在内阁驻所。”
“若是展开吏治整顿,或许短期内无法缓解中枢财政,但时间久一些,查抄所得是能缓解不少。”
“要是廉政、都察、检察三院真要展开什么行动,那宗人府这边也能配合出动,毕竟有些宗藩宗室,还有漠南的草原诸王,是有一些该清理下了,不然他们都以为宗人府修改的宗法就是摆设!!”
讲到这里,朱由栋眼神凌厉起来。
作为宗人府的正印主官,朱由栋掌握的权力可不小,别看所管仅涉及宗藩宗室、草原诸王、勋贵、皇亲国戚等特殊群体,这部分加起来的规模,连大明总人口的百分之一都不到,甚至还要更少一些,可在大明上下,却没人敢小觑朱由栋这位宗人令!!
毕竟这部分特殊群体,所蕴含的财富与潜力,可要比更多群体高出不少。
尤其是这些年下来,朱由栋下令解决掉不少宗藩宗室,这使得朱由栋的威慑,还是很强的。
更别提在宗人府的名下,还持有不少的产业与商号,涉内涉外的都有,这使宗人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低。
也是从前年开始,宗人府所辖宗库,开始全面接管宗禄宗粮发放,并且向国库移交不少钱财,以补过去由国库代发的宗禄宗
粮。
占比不小的宗禄宗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与沉淀,终于在天启九年开始,跟中枢财政剥离开了。
也就是说,依附在大明身上的宗藩宗室群体,他们的一应开支,自此以后跟国库再无半点关系。
说宗人府是一个小朝廷,这话也一点不为过,毕竟几百万的特殊群体人口,是直接归宗人府管辖的。
插一句题外话,皇明宗学、皇明宗军的一应开支,也是从天启九年开始,悉数由宗人府来承担,并且要按期向内帑交付此前所拨开支,直到这部分开支补齐,这部分移交才会结束掉。
因此朱由栋的压力同样不小。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朱常淓沉吟刹那,声音低沉道:“看……”
“聊什么呢?”
朱由检的声音响起,叫朱常淓停了下来。
“没,没什么。”
朱常淓露出笑意,看向收拾好的朱由检,“既然收拾好了,那我等抓紧去西苑吧。”
“好。”
见朱常淓如此,朱由检也没多问。
谁还没点秘密呢?
即便是亲戚,也是会有秘密的。
不过在养心殿的数载经历,让他们彼此间没有隔阂。
随着时间的推移啊,朱由检、朱聿键这帮宗藩群体,在大明政坛占据的份量与地位,已经是很高的存在。
在京王大臣,在外王大臣这两股特殊群体,在朱由校这位大明天子的号召下,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与价值。
一路无言。
西苑,玉熙宫。
“今日召你们过来,为的是科考谋改一事。”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扫视着殿内所聚诸臣,表情正色道。
“今岁的会试、殿试顺利召开,国朝凭此抡才大典,合计录选了七百余众新科进士,其中状元郎陈子龙、榜眼郎方以智、探花郎顾炎武,二甲传胪黄宗羲等所写策论很是精彩。”
“但对今岁殿试,朕还是有不满意之处的,原本朕打算录选千众新科进士,但能通过殿试策论的只有这七百余众。”
“对于我朝而言,随着各项新策新规的推动,官员的缺口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有对应专业的官员,那缺口就更大了。”
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黄立极、王大臣朱由检、朱常淓、朱由栋等人听到后,脸上露出各异的神色。
尤其是黄立极,那表情甚是复杂。
因为他知道,将在大明引起轰动的事,到底是要开始了。
“经过这几年的增扩,由潞王负责的新学,已在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几地陆续筹建起省、府、州、县诸学,取得的成效是极为显著的。”
朱由校继续道:“接下来,朕打算从上述几地省学试行,让中枢所辖一应总署,分期对外召开录选考试。”
“当然,这是以自愿的方式报考,不想参加的可以不参加,但要参加的,必须有几地省学开具的学凭方能参加,凡是通过各总署对外招考的,即可录取到各总署为官。”
“陛下,这会不会太快了?”
朱常淓听后,压着心惊道:“截止到今下,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等地省学,是招录了不少生员,但这部分占比才不到四成。”
“余下在省学进修的,是通过县、州、府学自主考试晋升上来的,这部分群体有不少尚未通过院试,毕竟他们的年纪,有不少都才刚刚及冠。”
“这要是让中枢各总署对外召开考试,此事真要是传开的话,恐在朝野间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啊。”
“那又如何?”
朱由校满不在乎道:“当初推动新学建设时,朝廷就颁布了对应政策,可是有些人对此就是抗拒。”
“既然抗拒,那就不要怪错失了机遇。”
“中枢所辖诸总署,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今后中枢所辖一应有司,都将逐步推动对外招录招选。”
“为了确保此事能够促成,除了每年的招录招选,对应的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还按过去一样进行,但从今年开始,通过童生试考取生员功名的,将废除掉一应待遇与特权,与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区别。”
“!!!”
一言激起千层浪。
朱由检、朱由栋、朱常淓他们听到这话,一个个面露震惊的看向天子,这是他们万没有想到的。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在过去不断地推行下,就已经废除掉不少特权了,这也因此使得大明各地出现不少风波。
看似眼前是安稳了,实则却是暗潮汹涌。
毕竟过去的特权没有了,那对一些人而言,是无法接受,也不能接受的。
但是碍于形势所迫,却没有人敢主动站出来了。
因为今上那是真杀啊!!
别的不说,单单是卢象升,在东南诸省待的那几年,前后因为他下的决断,就不知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
不然,卢象升怎会有卢阎王之称?
卢象升这几年下来,在东南诸省不知摧毁了多少所谓的阀,而查抄他们名下所得,不知帮大明填补了多少窟窿。
这段特殊的时期,使得东南诸省死了很多人,但死掉的那些人,绝大多数是跟特权有牵扯的,至于底层群体,很少牵扯到他们。
当然,在那动荡之下,也在所难免的出现很多背井离乡的底层群体,可他们也都得到了分流与安置。
如今在东南沿海地带,特别是直隶松江府,直隶新安府等地,有不少底层群体都在此安家立业了。
或许背负的担子仍很重,但至少凭借辛勤劳作,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解决一家老小住的问题,这还是能办到的。
“由于此事牵扯到科举谋改,所以在中枢所辖一应总署,对外召开考试之际,礼部、廉政院、都察院、检察院都要抽调人手,以确保诸总署招录考试的公平公正。”
朱由校双手按着御案,眼神凌厉道:“朕不希望看到诸总署对外招录考试,出现哪怕一个废物被选进来的情况。”
“信王!!”
“臣弟在!!”
被点名的朱由检,立时上前作揖道。
“这件事,你要格外留意。”
朱由校伸手道:“接下来这几个月,国税、海关等一应总署会分期召开考试,把人手给朕调配好。”
“现在不管是在中枢,亦或是在地方,再或是派驻到地方的直属厅,诸总署所辖官员缺额仍很大。”
“从今年开始,上述总署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既定的各类编制填补满,以确保各级总署能更高效的运转起来!”
“臣弟遵旨!”
朱由检当即作揖拜道。
国税、海关等一应总署,在今年悉数隶属于内阁直辖,这是朱由校送给毕自严的一份大礼,以此来增强其首辅权威。
为了此事,在天启九年起,朱由校就命朱由检所辖三院,对上述总署展开对应审查,以此揪出大批的贪官污吏。
历时两载下,原本员额不少的诸总署,被削减了不少人手,而现在,朱由校要通过科举谋改,再度把这些缺额补齐,以此叫这些有司发挥对应成效。
改革就是这样,总是要时不时的回首,以此来铲除掉腐败堕落的群体,再增补进一批新鲜血液,继而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落实促成。
也是从今年开始,朱由校会将牵扯到内政的种种,悉数移交给毕自严他们负责,而他将主要负责对外开拓,还有一些更高层次的改革,以此来推动大明朝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