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进军向北
听闻曹睿之语,刘晔思索了几瞬,而后果断点头表示赞同。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dqsbook.com 免费阅读
坐于一旁的满宠也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有武卫营在,又有右将军驰援的一万外军,樊城彼处并不缺步军战力。”
“中领军毌丘仲恭五千骑卒皆为骁锐,再佐以三千匈奴轻骑掠阵,足矣在汉水以北横行无忌了。若援军全为骑兵,六百里之距,臣以为六日足矣。”
曹睿应道:“六日就六日,以时间来论,仲恭率部到樊城的时候,孙权也应知晓大魏在淮南筑城之事了。”
“且看孙权如何应对,以及徐元直如何分辨了。朕用满将军和刘卿之计,但朕内里还是愿意相信徐元直的。”
“刘卿!”曹睿抬眼看向刘晔。
“臣在。”刘晔起身拱手应下。
曹睿道:“匈奴轻骑,就归中领军统领。而这八千轻骑到达樊城后,也由徐庶所督。”
“朕自与仲恭去说,至于匈奴轻骑,由刘卿去宣旨。军纪、法度这些,该提点就提点他们一下。这是首战,若他们作战差了些倒也无妨,若他们怯战或者不听指挥,朝廷也有规矩。”
“臣明白此事。”刘晔又想起什么,开口问道:“陛下,用不用为匈奴人派个监军之类的角色?”
曹睿摇头:“不用了,第一仗朕也没指望他们,且看看他们战力如何。”
“遵旨。”刘晔应道。
……
当日下午,数千里外,秦州武都郡。
三万三千蜀汉军队在丞相诸葛亮的统领下,十月初三从武街出发,向西北沿着平洛水河谷进发,五日行军二百余里,终于在十月七日下午渡过西汉水,在西汉水北岸扎下营寨。
安营扎寨并非主将随意规划,也是要按着山川地理来的。地形如此,扎营的地方也限制颇多,几乎都是固定的。
诸葛亮本部大营,便建在了两年前秦州作战之时,夏侯献领兵万骑去白水路上、临时屯驻的地方,此处还能见到许多昔日魏军扎营的遗迹。
当然,此处虽广,却不够驻扎三万人的。镇北将军魏延率领八千步卒,早在三十里外的山谷中据险立寨,作为大军前锋。
诸葛亮站在营外水畔一座巨石旁,眺望着不远处流淌的西汉水,默默不言。身后随着的一众亲卫,也都不敢打扰丞相静思,纷纷在数丈之外守着。
直到参军费祎的到来,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气氛。亲卫们看见费祎面孔,左右让开了一条缺口,费祎于是快步走近上前。
“丞相。”费祎拱手一礼,轻声问候,将诸葛亮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
“是文伟啊。”诸葛亮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费祎:“时间将晚,诸军扎营、立寨、警戒之事可都已经做好了?”
费祎应道:“禀丞相,丞相本部、讨寇将军部、安北将军部已经扎营完毕,虎牙将军、鹰扬将军所部渡河最晚,要再晚些了。”
诸葛亮轻轻点头:“还有何事?”
费祎道:“丞相,镇北将军遣人来问明日军略,请丞相示下。”
此番蜀汉军队的规制,整体上和两年之前,变得更精简更紧凑了些。
从架构来看,诸葛亮舍弃了此前分兵三路的模式,将四万大军统为一路,均由其本人直接指挥。而吴懿、魏延等将,在总兵力下降的前提下,各自所领兵力也有缩减。
四万军中,诸葛亮的丞相本部所领一万二千人,分由讨逆将军吴班、宁远将军黄袭、左中郎将句扶、右中郎将宗预、帐下督孟琰所领。
魏延为大军先锋,除了五千本部外,还督将军刘邕所部的三千人,共计八千兵力。
王平由于两年前的出色表现,以及去年两场战事中的积功,也由建武中郎将升为讨寇将军,领四千人。
除了留在武街的吴懿所部七千人外,安北将军马忠、虎牙将军高翔、鹰扬将军陈式,各领三千步卒。
方才依着费祎所说,还未扎营完毕的就是高翔和陈式两部的。
诸葛亮听闻费祎转达,开口说道:“此事本相知晓了。文伟且回去,半个时辰后命众将来大帐军议,到时再给文长回信。”
“遵令。”费祎拱手应道。
说完了公事,费祎也知趣的开口说道:
“因有公事要论,打扰了丞相在此静思,实乃属下之过。”
诸葛亮并不在意:“文伟,本相与你们北上伐魏,时隔两年,又来到了这西汉水旁。所见所感,又如何能让人不觉悲怆呢?”
费祎一时发愣,不知诸葛亮为何会说这种话,一直以来,诸葛亮都是给属下信心的一人,今日竟也显出些负面情绪吗?
“丞相……”费祎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得从口中说出两个字以作应答。
诸葛亮反问道:“文伟心中,难道没有此感吗?”
费祎顿了一顿,微微低下头来:“属下不觉悲怆,只觉心有怒意。汉室屈居蜀地一隅,不得伸张,
前番北伐又为魏贼所阻,只恨属下为一参谋,不能亲领虎贲披坚执锐,为大汉杀敌!”
诸葛亮点头道:“文伟想的是对的,我也有怒意。不过不是怒于魏贼,而是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若无此二人,大汉又何至沦落到这般地步,我与你们又何必如此辛苦呢?”
“往事不可追,故而悲怆!”
费祎轻声应道:“丞相在白水废寝忘食、两载辛苦,如今也到了验证的时候了。军中将士皆欲杀敌赴死,还请丞相勿忧,观将士建功便是!”
费祎一颗玲珑心,如何不懂诸葛亮的悲伤之感?若不是两年前败于魏帝曹睿之手,丧师弃地,又如何要再来这西汉水畔?
诸葛亮可以心觉悲怆,身为主帅,心绪复杂也属正常。身为下属、也是诸葛亮臂助的费祎,却不能与其表现出同样的情绪,当然要显出无畏、无惧的气魄来。
这便是所谓的士气了。
诸葛亮没有回应费祎的话,而是用力拍了拍费祎的肩头,转身向营中走去。
费祎和一旁侍从着的亲卫,也一并连忙跟上。
傍晚,蜀汉中军大帐之中,除了魏延和刘邕二将在北为先锋,其余诸将皆至。
帐中气氛肃穆,诸将、诸府属皆整齐列于帐中,并无一人喧哗。
待长史杨仪一一唱名、确认众人到齐之后,诸葛亮也得了消息,从外缓步走入大帐之中,目不斜视,直到抵达主帅之位后,才转过身来看向众人。
“诸位,”诸葛亮沉声说道:“镇北将军魏文长为大军先锋,已率八千步卒为大军先锋,抵达此处以北三十里处的狭山。到了狭山,下辨、武都二城也就不远了。建兴五年北伐,诸位大多也都随本相同征,此处地理也都熟悉。”
“从狭山往东四十里可至下辨,往东一百二十里可至河池。从狭山西行一百二十里可至武都。”
“此番北伐,先求歼敌,再图掠地。若无意外,大军就要在此一二百里之间,以求与魏军决胜,诸位这两年之间整军、练兵、习演兵法,如今便可实战以应了。”
诸葛亮在两年前败归白水之后,对初次北伐做出的总结众人皆知,与魏军寻求野战、而非寻求攻城的战略方向,诸将也多知情。
但再知情与否,直到诸将亲耳听到诸葛亮的分派,心中才算作数,安稳下来。在大帐之中的军略,与其说是传达军令,不如说是安抚人心、凝聚共识、激励士气的一种选择。
“威公,与诸将、诸府属解说一下此番军略。”诸葛亮看向杨仪,随即又对着众人说道:“若有疑问,也可随时向杨长史发问。”
“遵令。”杨仪身为长史,在白水日常主持相府的工作,出军之后又为诸葛亮副手,讲解军略正是他的职责。
杨仪上前两步,转身看向众人,环视一圈,朗声说道:
“诸位,北伐乃国之根本,兴复汉室首在战事,皆在诸位努力之间。”
“眼下,魏国中军远在河南,吴国孙权又率七万军队围攻襄樊,魏国朝野必然以吴国军队为先,如今就为我军留出与魏国西军作战之时机,我军远途北上,须与魏军速战。”
“按照丞相分派,诸军之中,当择一大将向西往攻武都,以引魏国祁山之兵。丞相则率领大军向东,往围下辨。”
“诸位可有疑问?”杨仪目光看向众人。
并无一人应答,均皆肃穆。
两年来的辛苦准备,到了临战之时,正是各展本领的时候,又岂会有人怯战或者存疑呢?
诸葛亮眼见此景,满意的点了点头:
“诸位,那本相就做分派了。”
“传令镇北将军魏延,明日开拔向西,为大军偏师,领八千士卒往攻武都,限期三日抵达。”
“遵令,属下与镇北将军传信。”费祎应道。
诸葛亮又道:“命讨寇将军王平为前部督,领本部四千人,督安北将军马忠、虎牙将军高翔,共计万人,先行往攻下辨。”
“本相率领余下一万五千人,离三十里为后翼!”
“遵命!”王平沉声应道,未有丝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