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周亚夫神计破吴楚

邓公刚走不久,梁王刘武的求援信就一天之内连续两次送到了景帝手中。景帝焦急万分,又派人去催促周亚夫,命令他火速救援梁国。周亚夫接到命令后,向景帝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他大致意思是说:

楚军行动迅速且勇猛,不宜与他们正面交锋,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暂时放弃梁国,让梁国的军队坚守阵地,而自己则率军切断楚军的粮草供应,这样才能有效地制服楚军。等到楚军因为粮草断绝而溃散,吴国的军队也就不足为虑了。

景帝对周亚夫已经十分信任,于是回复说同意他的计划。当时周亚夫正屯兵在霸上,接到景帝的回复后,他立刻准备了六辆驿车,打算立即赶往荥阳去实施他的计划。周亚夫刚准备启程,就有一个读书人拦住道路,上前说道:

“将军您这次出征去讨伐吴楚叛军,如果打赢了,宗庙社稷就能安稳;要是打输了,天下可就危险了,这关系实在太大了,能不能让我说几句心里话?”

周亚夫一听这话,连忙下车,恭敬地行礼道:

“非常愿意听听您的见解。”

他如此虚心求教,怎能不取得胜利呢?读书人回答道:

“吴王一直以来都很富有,早就养了一批不怕死的勇士。这次听说将军您要出征,他肯定会派这些勇士埋伏在殽山和渑池一带,准备偷袭您,将军您可一定要小心防备啊!而且用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出其不意。将军您何不绕个道,从右边走,经过蓝田,穿过武关,直接到达雒阳,然后冲进武库,这样可以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攻击,同时还能让其他诸侯国听到消息后感到震惊,他们都会以为您是神兵天降,不用开战就已经心生畏惧了。”

周亚夫对这个计策大为赞赏,于是询问了那个读书人的姓名,得知他叫赵涉后,便决定让他与自己同行。周亚夫按照赵涉指引的路线,不分昼夜地赶路,最终顺顺利利地抵达了雒阳。周亚夫满心欢喜地说:

“七国叛乱,我坐着驿车来到这里,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这真是太幸运了!现在我如果能顺利进驻荥阳,那么荥阳以东的地区,就不用再担忧了!”

当时,周亚夫立即派遣将士前往殽山和渑池之间的险峻地带进行搜查,果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埋伏的敌军。将士们成功驱散了一半的伏兵,并俘虏了另一半,然后回到周亚夫面前报告他们的战功。周亚夫对赵涉的预见能力更加佩服,于是上奏朝廷推荐赵涉担任护军的职务。此外,周亚夫还特意去寻找了雒阳当地有名的侠客剧孟,并与他结成了朋友,以防他被敌军所用。之后,周亚夫迅速赶往荥阳,与其他各路军队会合,共同商讨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各位请注意!荥阳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守着东西交通的要冲,左边是敖仓(重要的粮食储备地),右边是武库(存放兵器的仓库),这里既有粮食可以依靠,又有兵器可以取用。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进军,只要占领了荥阳,就能取得相应的胜利。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都非常重视荥阳的原因。当周亚夫率领军队会合在荥阳时,他非常高兴,因为这里的关键地位还没有被敌人占据,他能够抢先一步占据这里,已经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在这特意说明这一形势,是为了让读者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那时候,吴国也有智谋之士,他们建议吴王要抢先一步进攻,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但吴王却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结果就被周亚夫抓住了机会,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败亡。当吴王刘濞决定起兵的时候,他的大将军田禄伯向他建议说:

“我们的大军如果只是一路向西进攻,没有其他出奇制胜的策略,恐怕很难取得大的战功。我愿意率领五万人马,从江淮地区出发,先收复淮南和长沙,然后一路向西挺进,直接攻入武关,与您的大军会合。这确实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好计策啊!”

吴王刘濞原本打算采纳这个建议,但不幸的是,他的太子刘驹却从中作梗。刘驹担心田禄伯有机会会先背叛,所以请求他的父亲不要分兵给田禄伯。结果,这个原本可以出奇制胜的好计策,最终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没有得以实施。后来,又有一位名叫桓的少将给吴王出主意说:

“吴国的军队中步兵较多,步兵擅长在崎岖险阻的地形中行进;而汉军则车兵和骑兵较多,他们更擅长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战。所以,我为大王您考虑,我们应该迅速向西进军,沿途经过的城池和乡村,不必停留攻打,要争取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向西占据雒阳,夺取那里的武库,食用敖仓的粮食,再凭借山河的险要地势来固守,就可以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了。即使我们暂时不能进入函谷关,但天下大局也已经基本稳定了。否则,如果大王您行动迟缓,让汉军抢先一步,我们双方就会在梁楚交界的地方对峙,互相争夺优势。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去优势,而汉军则会得到优势,那么大事就难以挽回了!”

吴王刘濞又一次陷入了犹豫不决,他特意去询问那些老将们的意见。然而,老将们都不愿意采取冒险的策略,反而说桓将军年纪轻、性格急躁,不可过于信赖。于是,这第二个极好的计策又被吴王舍弃不用了。这真的是吴王的悲哀啊!他那几十万吴楚大军,就这样白白地屯聚在梁国的边境,与梁军陷入了激烈的争斗之中。

梁王刘武派兵驻守在棘壁,但没想到吴楚联军攻势猛烈,一鼓作气就攻破了棘壁,导致梁军伤亡惨重,数万人战死。梁王不甘心,又派将领去截击敌军,但再次被敌军打败。梁王感到非常恐惧,于是决定死守睢阳。当他听说周亚夫的大军已经到达河雒地区时,立刻派使者前去请求援助。然而,周亚夫坚守自己的战略意图,认为此时不宜分兵救援,所以没有答应梁王的请求。梁王焦急万分,每天都盼着周亚夫能来救援,甚至一天之内派了三次使者去催促。但周亚夫的大军到达淮阳后,仍然按兵不动。梁王等得越久越失望,最后干脆上书弹劾周亚夫,这份奏章迅速传到了长安朝廷。汉景帝接到了梁王的奏章,看到其中充满了焦急与求助之情,仿佛能听到梁王的哭泣和诉说,由此可知梁王的处境已经万分危急。于是,汉景帝不得不下令让周亚夫前去救援梁都。然而,周亚夫却回复了皇帝的使者,说他采纳了手下老客邓尉的秘计,故意选择退避三舍,将大军撤回驻守在昌邑,并挖深沟、筑高垒,坚守阵地,不轻易出战。梁王虽然对周亚夫的行为感到愤恨和失望,但向他人求助却无果,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于是,他日夜不停地激励士兵们坚守阵地,决一死战。同时,他还选拔了中大夫韩安国以及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与他们一同坚守并战斗。韩安国性格稳重且非常擅长防守,而张羽因为他的哥哥张尚被楚王戊杀害,所以立志要为兄报仇。他经常利用机会出击,成功地击败了吴军。因此,睢阳这座城池才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吴楚两国的国王原本还打算继续督战,想要一举攻破梁都。但就在这时,有探子来报,说周亚夫暗中派遣将士绕到他们军队的后面,截断了他们的粮道。现在他们的粮食大部分被劫走,运输路线也完全被阻断了。吴王刘濞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说道:

“我们的军队有数十万之多,怎么能没有粮食呢?这可怎么办啊!”

楚王刘戊也连连叫苦,表示束手无策。

当吴楚两国的国王得知他们的粮道被截断后,都非常害怕和紧张。他们想冒险向西进军,但又担心梁军会拦截他们,让他们无法顺利前进。这时,吴王刘濞做出了决定,他决定先攻打周亚夫的军队,于是将军队向北移动。当他们到达下邑时,正好与周亚夫的军队相遇。于是,他们立即扎下营盘,准备与周亚夫的军队交战。其实,周亚夫之前回驻昌邑,是故意以退为进,他暗中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绕过淮水和泗水,去截击吴楚两国的粮道,让他们没有后路可退,只能向前进攻。因此,周亚夫也将自己的军队移动到下邑,屯兵等待吴楚军队的到来。当周亚夫看到吴楚军队到来时,他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采取了坚守的策略,只是防守而不主动出击。吴王刘濞和楚王戊带着满腔的怒火来攻打周亚夫,他们心里恨不得立刻就把周亚夫的大营给攻破。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逼近周亚夫的军营,想要挑战周亚夫。但周亚夫非常沉得住气,他命令手下的军士们不要轻举妄动,而是在军营的四周布置好了强劲的弓箭。每当有敌兵猛烈地冲过来时,弓箭手们就会用坚硬的箭矢射击他们,等敌人撤退后,就立即停止射箭。周亚夫甚至对箭矢的使用都非常珍惜,不允许随意浪费一支箭。吴楚两国的士兵几次想要发起冲锋,但都只是白白挨了一顿箭雨,根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让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心急如焚,他们日夜不停地派遣侦察兵去窥探周亚夫的军营。有一天晚上,周亚夫的军营里突然发生了内乱,喧闹声甚至传到了中军大帐。但周亚夫却非常冷静,他躺在床上没有起来,只是传令军士们不要喧哗,违令者立即斩首!果然,没过多久,军营就恢复了平静。这就是周亚夫稳重持重的表现,他的冷静和果断让军营重新恢复了秩序。

过了两天,吴军竟然选择在夜晚偷袭周亚夫的军营,他们直奔向东南角,喊杀声震耳欲聋。但周亚夫早就做好了准备,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他并没有显得慌张。他能够迅速观察并分析形势,判断出敌军故意制造噪音、大张旗鼓地进攻东南角,其实只是声东击西的诡计。于是,周亚夫立刻派遣将领和士兵去加强东南方向的防御,同时命令其他士兵保持冷静,继续按照原计划防守,不要惊慌失措。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转向西北方向,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敌人。周亚夫的部将们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为了避开危险而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心中难免有些疑惑。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已经悄悄地率领精锐士兵绕到了西北方向,企图趁周亚夫军营防备空虚之时,发起突袭。当吴楚两军的士兵距离周亚夫的军营仅有百步之遥时,周亚夫就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动静。他立刻下令,随着一声鼓号和营门的大开,前锋部队迅速派出了弓弩手,他们一环接一环地连续射箭,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箭网。同时,后队也派出了刀牌手,他们手持盾牌和长刀,严密地加强了防御。周亚夫亲自站在阵前督战,他根据战场的形势灵活地指挥着士兵们。吴楚两军的士兵们趁着锐气向前猛扑,但他们的耳朵刚一听到箭镞嗖嗖的声音,就纷纷受伤倒地。接连有好几百人倒在了箭雨之下,剩下的士兵们惊恐万分,大喊大叫。当时正值黑夜,月亮也没有出来,天色十分昏暗。吴楚两军是前来偷袭的,所以并没有准备太多的火炬。因此,当箭矢如雨点般射来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闪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箭矢穿透自己的身体,导致皮开肉裂,疼痛难忍。有些伤势严重的士兵当场就倒毙在地,而伤势较轻的也都疼得晕了过去。人们通常都害怕死亡,谁会愿意往绝路上走,去冒险送死呢?更何况前线的吴楚士兵已经有很多人牺牲了,很明显再往前冲也是凶多吉少,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撤退。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原本打算趁周亚夫没有防备时发动突袭,但没想到周亚夫却主动打开营门,率领大军迎战,而且人马众多,箭如雨下,让他们感到非常棘手。他们原本满怀期待,但现在却像冰水一样瞬间消失,只好赶紧下令收兵撤退,满心懊恼地返回了营地。至于那些原本在东南角上虚张声势的吴军士兵,他们一看形势不妙,不等吴王的命令,就早早地逃回了自己的营地。周亚夫并没有派兵去追赶他们,而是回到自己的营地,关闭营门,清点士兵人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受伤或死亡。

又过了几天的对峙,周亚夫得知吴楚两军已经快要断粮,士气低落,于是派遣颍阴侯灌何等人带领数千士兵前去挑战。吴楚两军见状,立即出营迎战,双方激烈交战了很长时间。这时,汉军校尉灌孟被激怒了,他挥舞着长槊,勇猛无比地冲入敌阵。吴楚两军的士兵纷纷上前阻拦,但都被灌孟左挑右拨,刺死了不少人,他一人一马势如破竹地冲入敌阵。灌孟的儿子灌夫看到自己的父亲孤身冲入敌阵,非常担心,于是急忙率领一千士兵前去接应。但灌孟却只顾着往前冲杀,根本没有时间回头看看儿子。他越战越勇,很快就杀到了吴王面前,想要一举消灭这个敌军首领,从而结束这场战争,一劳永逸。吴王身边的士兵都是他多年来精心培养的死忠之士,当他们猛然看到灌孟冲杀进来时,立刻慌忙合力迎战。虽然灌孟年老但身体强健,但无奈敌军人多我方人少,他单凭一支长槊,根本挡不住敌人众多的刀枪剑戟,因此身上多处受伤,处境极其危险。等到灌夫急忙冲上前来想要救援时,他的父亲已经因为体力耗尽、声音嘶哑而从马上倒了下来。灌夫赶紧指挥手下士兵将父亲救回,同时他自己骑在马上,奋力在吴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快速回到军营。当他再回头查看父亲时,发现父亲已经僵硬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声息了。灌夫看到父亲去世,心里悲痛到了极点,还想立刻调转马头,拼死为父亲报仇。但这时,灌何迅速出来阻止了他,同时示意其他士兵有序地退回大营。灌孟原本是颍阳人,他原本姓张。他曾经是灌何的父亲灌婴的手下,因为灌婴的赏识和推荐,他得以担任二千石的官职,因此也就改姓为灌了。在灌婴去世后,灌何继承了灌婴的爵位。灌孟因为年纪大了,就留在家里养老。但当吴楚之乱爆发时,灌何作为偏将出征,他还是把灌孟请了出来,担任校尉。其实灌孟本不想从军,但因为是老交情,难以推辞,于是就和他的儿子灌夫一起出征了。灌夫也是个勇猛的人,他率领着一千人,和父亲灌孟组成了一支队伍,隶属于灌何的指挥下。这次当他看到父亲战死沙场,心中怎能不感到悲痛呢?周亚夫得知消息后,亲自为灌孟料理后事,并按照汉朝的惯例,命令灌夫护送父亲的遗体回乡安葬。但灌夫却坚决不肯接受这个命令,他一边哭泣一边愤怒地说:

“我希望能取下吴王或者吴将的首级,来为我父亲报仇雪恨。”

他真是个有血性的人。周亚夫看到他如此悲愤,也不好再勉强他,只好让他继续留在军中,只是劝他不要过于急躁,要冷静行事。灌夫实在是等不下去了,他私下里安排了十多个家奴,计划在夜里去偷袭敌人的营地。接着,他又从自己率领的士兵中精心挑选了几十名壮士,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到半夜时分,灌夫披上铠甲、拿起戟,带领着这数十名骑兵冲出了军营,向着敌人的营地快速驰去。然而,刚走出没多远,灌夫回头一看,却发现那些壮士大多已经偷偷溜走了,只剩下两个人还跟在他的身后。尽管人数大大减少,但灌夫报仇的心情非常迫切,他也没有多想,直接带着这两个人冲到了吴王的大营前,骑着马猛地冲了进去。吴军士兵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突袭,都被吓得纷纷躲避,任由灌夫和他的手下闯进了后帐。灌夫手下的那十几名骑兵,也都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一同冲进了敌营。吴王就住在后帐,周围有很多守卫保护着他。当灌夫闯进来时,这些守卫立刻出来阻拦,与灌夫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灌夫一点也没有害怕,他挺起戟来乱刺,接连戳倒了好几个敌人,但他自己的身上也被敌人刺了好几处重伤。再看看他带来的那些家奴们,大部分都已经被敌人杀死了。灌夫知道自己无法再继续战斗下去了,于是他大喝一声,骑着马迅速撤退。吴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幸好还有两个壮士在后面掩护,挡住了吴兵的追击,让灌夫有机会逃跑。当灌夫冲出吴营的时候,这两个壮士中又战死了一个,只剩下一个人逃了出来,追上灌夫,两人一起骑着马疾驰回营。灌何听说灌夫偷偷地前去袭击敌军,立刻焦急地派遣士兵前去支援。士兵们刚一出军营大门,就正好与灌夫撞了个正着。他们看到灌夫的战袍上到处都是血迹,猜想他已经受了重伤,于是赶紧扶他下马,并簇拥着他回到了军营。灌何立刻拿出价值万金的良药,为灌夫敷治伤口,这才救了他一命。虽然只有十几个人去偷袭吴营,但在九死一生的险境中能够逃脱,灌夫这样的勇气和身手,真的是古往今来都很少见的勇士啊!

吴王被他这一吓唬,吓得差点灵魂出窍。他又听说汉军将领只有十几个人,竟有如此胆量,心想如果汉军全军压境,自己哪里抵挡得了,因此日夜焦虑难安。再加上粮食已经吃完,士兵们没东西可吃,全军上下都饿得咕咕叫,将领和士兵也开始离心离德。吴王心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即使不被战死,也会被饿死。他整天犹豫不决,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最后,他终于想到一个秘密计划,带着太子刘驹和几千名亲信士兵,在深夜悄悄出发,向东逃跑。就像蛇没了头就不能前进一样,军队没了主帅就会混乱。那二十多万饥饿的士兵,在慌乱中找不到吴王,当然吓得四散奔逃。楚王刘戊发现自己势单力薄,难以支撑,便想带着部下逃跑。但没想到,汉军大军迅速赶到,合力发动攻击。楚军士兵因为饥饿而变得虚弱无力,哪里还有力气去迎战呢?只听一声惊恐的尖叫,士兵们就四处逃散,只剩下楚王刘戊一个人落在后面,被汉军团团包围。楚王戊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便拿起剑,往脖子上一抹,立刻就失去了生命。他后宫中的那些美人,你还记得吗?此时,亚夫指挥着将士们,迅速平定了吴楚两军的大营,接着又下令招降敌军士兵,只要他们交出武器就可以免死。吴楚两军的士兵因为无路可走,便纷纷选择投降。有个下邳人叫周邱,他爱喝酒,行为有些无赖。之前他加入了吴王的军队,并请求领兵出征,成功占领了下邳,接着又向北攻打城阳,聚集了十多万的兵力。但后来听说吴王战败逃跑了,他的士兵们也都纷纷散去,周邱也只能选择撤退回家。他对自己一事无成感到非常懊悔,结果背上还长了个疽疮,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吴王和他的儿子则渡过淮河,一路狂奔,经过丹徒,逃到了东越。他们在逃跑的路上还不断收集那些溃散的士兵,加起来还有一万多人呢。这个东越,其实就是东瓯。在惠帝三年的时候,朝廷曾经封东越的君长摇为东海王,后来这个位置就由他的子孙继承下来,他们和吴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当吴国起兵反叛时,东越王曾经派出军队支援吴国,并将这些军队驻扎在丹徒,作为吴国的后盾,为吴军提供了后方的支援和缓冲。这回应了之前的内容。后来,当吴王和他的儿子逃难到东越时,东越王看到他们已经是穷途末路,力量耗尽,心中开始产生了悔意。就在这时,周亚夫派遣的使者恰好到达,他嘱咐东越王杀死吴王,并承诺会给予丰厚的奖赏。东越王欣然接受了命令,于是设下计谋,诱骗吴王濞来犒劳军队,暗中命令士兵突然出击,成功地将吴王濞杀死。这位已经六十多岁的老藩王,偏偏要选择这样一条绝路,真是应了那句“自作孽,不可活”,这能怪得了谁呢!想当年高祖皇帝就曾预言过吴王濞有反叛的面相,现在看来果然应验了。难道真的是因为相貌天生如此,到老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真是没想到高祖皇帝当年随意的一句话,竟然不幸言中了。吴王刘濞被杀后,他的头颅被送到长安示众。只有吴国的太子刘驹幸运地逃脱了,他逃往了闽越国,关于他后来的情况,下文会有详细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