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各怀鬼胎,欧阳旭人麻了

一听这话,王夫人脸色有些不自然,赶忙看向贾老太太说道。

“母亲明鉴,王家可是一直都跟咱们府里共进退,从没有旁的心思的。”

也不怪王夫人这么说,因为贾老太太这番话,本身针对的也是王家,而不是史家。

四大家族之中,贾史王薛。

贾老太太便是出身史家,是史老太公的嫡女。

尽管如此,但荣国府和史家这些年来的关系却并不亲近。

史家除了史湘云这个孤女时常到荣国府来,其余史家的子弟基本不和荣国府的年轻一代来往。

在整部红楼梦里,史家似乎都在有意识的与荣国府在一步步进行切割。

这个情况王夫人也是心知肚明的。

既然史家本就和荣国府渐行渐远,那贾老太太方才一番话,自然也就不是在说史家,而是在说王家。

贾老太太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年来荣国府日渐衰败,而王家却是有青云直上之态。

王子腾如今乃是京营节度使,在开国元勋之中地位斐然,就连四王世家,都对王子腾高看一眼。

这样的情况下,贾老太太自然难免心生疑窦,担心王子腾翅膀硬了之后,会对荣国府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所以趁着收拾薛家的机会,贾老太太也是搂草打兔子,连带着王家一起敲打一下。

王子腾就是王夫人的亲二哥,贾老太太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要让王夫人把话传到王子腾的耳中。

对此王夫人除了辩解一下之外,也是不好多说什么。

贾老太太眼看着王夫人也低头解释了,自然也不会再重复此事。

毕竟眼下她的目的是对付薛家这个四大家族的叛徒。

贾老太太微微点头后说道。

“四大家族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同气连枝,彼此扶持。”

“如今薛家居然起了如此心思,那自然是要严加惩戒。”

“好了,方才的话,你也别往心里去。”

“这些时日,挑些精明强干之人,把薛蟠给我盯死了。”

“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那就出手。”

“母亲放心,儿媳明白。”

“对了母亲,如今这苏慕白可是越发受陛下重视了。”

“听说前几天内阁召开会议,陛下都是钦点让他参与其中。”

“若是再这么下去,等这小崽子简在帝心,青云直上。”

“以他那记仇的性子,怕是轻易不会跟咱们罢休啊。”

说到这里,王夫人一脸的忌惮之色。

但一旁的贾老太太心知肚明,自己这个儿媳妇是在这跟自己演戏呢。

贾老太太之所以如此笃定,自然也是因为荣国府和林家这层关系。

虽然说自从上次贾敏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荣国府,而苏慕白与林黛玉订婚,也是只有贾赦和贾琏出席,看着荣国府和林家的关系的确是恶劣。

但是说破大天,林家和荣国府目前还没有闹翻了脸。

而且林如海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把荣国府置于死地,就算不考虑别的,林如海也要为夫人贾敏着想。

贾敏能顾全儿女,努力和荣国府断了来往,这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搞得两家势同水火,那夹在中间最难受的就是贾敏。

林如海是爱妻之人,自然不会让贾敏如此难受。

而苏慕白既是林如海夫妻的女婿,又是两口子一起养大的养子,只要他顾忌这层关系,就算他爬的再高,也不会轻易对荣国府下手。

至少说在贾敏在世的期间,苏慕白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另外关于荣国府和苏慕白的关系,贾老太太心里其实还有自己的一层考虑。

在苏慕白和林黛玉尚未订亲前,贾老太太是起过对付苏慕白的心思的,而且事情闹得很恶劣。

再加上贾宝玉的事情,贾老太太心里明白,自己还有二房跟苏慕白的矛盾是化解不开的。

但贾老太太更清楚,自己和二房,也代表不了荣国府。

为了留一条后路,贾老太太默认了贾赦与贾琏的小动作,对他们背着自己去参加苏慕白和林黛玉订婚宴的事情选择了视而不见。

归根结底,贾老太太还是舍不得放弃与林家的这层姻亲关系。

毕竟眼看着林如海已经是吏部天官,将来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苏慕白高中状元,并且初次离京,就查办了江南关税案这种惊天大案,深得隆化帝信任。

若是荣国府有林如海和苏慕白相助,少说能保三四十年平安。

所以贾老太太对于对付苏慕白的心思已经淡了,准备放弃这个想法,避免激化这个矛盾。

毕竟不管她再怎么喜欢贾宝玉这个孙子,她也不是只有一个孙子,她孙子孙女好些个,就连嫡系的重孙都有了。

她也不可能为了贾宝玉,把整个荣国府的未来都赔进去。

但王夫人不同,对于王夫人而言,贾宝玉那是实打实的心尖尖心头肉。

眼看着贾宝玉因为和苏慕白的矛盾,最后闹了个宫刑的下场,王夫人对苏慕白,用恨之入骨都不足以来形容这份仇恨之心。

王夫人今日旧事重提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想再次挑动贾老太太和自己一起对付苏慕白,而且越快越好。

王夫人心里再清楚不过,就按照苏慕白目前晋升的速度,再过个两年,谁对付谁都难说的很了。

贾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要说朝政上的事情,她也许不多通透,但是对于后宅女人的勾心斗角,她再清楚不过。

王夫人现在的想法,对贾老太太和荣国府来说,都有些危险。

在略一思索后,贾老太太看向王夫人说道。

“老二家的,宝玉这边,将来还是从族中寻一个合适的子嗣过继到宝玉名下,如此也不至于让宝玉绝嗣。”

“至于其他的,该过去的,就过去吧。”

“荣国府传承至今,历经百年,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我都记不清了。”

“如今的荣国府,比不得当年。”

“若想让荣国府长久的延续下去,很多事情,都是要做出妥协的。”

“你明白我的意思嘛。”

一听这话,王夫人心里这叫一个生气郁闷啊。

她也不是傻子,贾老太太话中的退缩之意何其明显,就差指着自己说,行了,现在林家太厉害,咱们惹不起,你儿子那点事儿就这么着吧,赶紧过去。

对于贾老太太这般态度,王夫人不满至极。

都说隔辈亲,亲个锤子。

平时看着对自己儿子爱不释手,如今到了要紧的时候,就搞这副德行。

死老太婆,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给我等着吧。

虽然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但王夫人脸上确实一副无奈顺从之色。

“既然母亲如此说了,儿媳还能说什么呢,全听母亲安排就是了。”

听到这里,贾老太太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于王夫人的一点小心思,贾老太太没往心里去。

毕竟这么多年了,王夫人在贾老太太面前恭顺至极,贾老太太也不认为王夫人有胆子违抗自己。

婆媳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后,便各自离去了。

时间一晃,转眼又过了两天,内阁这边有关于对突厥策的会议正式落幕,大乾对于突厥的作战准备,也正式开始。

苏慕白作为平突厥策的编写者,在其中自然也为内阁充当了幕僚的角色。

一场会议下来,大乾的权力中枢高层,对于苏慕白都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此之前,他们知道苏慕白,仅仅是因为苏慕白是林如海的女婿而已。

但是在此之后,他们知道苏慕白,则是因为苏慕白的战略眼光和谋略。

苏慕白这边春风得意,欧阳旭这边此时意气风发。

在上次老仆欧阳德收买厢吏把赵盼儿三女赶出京师后,欧阳旭也是再无后顾之忧。

这段时间他时常去高家与高家小姐高慧见面,旁敲侧击希望未来岳父能够帮自己活动一下,让自己尽快担任实职,能够大展身手。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欧阳旭现在是翰林院编修,应该在翰林院沉淀个一两年,然后吏部这边酌情安排职位。

但在看到苏慕白策马奔腾,跑的把自己甩了十万八千里后,欧阳旭心里实在是坐不住了。

论成绩,苏慕白是状元,自己也是探花啊。

论背景,你苏慕白的老丈人是吏部尚书,我欧阳旭的老丈人是外戚高观察,也不比你差多少。

凭什么你就跳到了从五品,自己还是正七品呢。

因此欧阳旭才动了心思,希望高家能帮忙提携一下自己,好好活动一番。

今日欧阳旭收到了吏部的公文,让他明日到吏部报道,朝廷另有委任。

在收到这个消息后,欧阳旭乐坏了。

欧阳旭觉得这肯定是自己未来老丈人高观察发力了,开始为自己铺路了。

一想到自己很快也能青云直上,欧阳旭心中开心至极。

我欧阳旭,怎么会让你苏慕白专美于前,等着瞧吧,谁说状元就一定比探花强的。

欧阳旭这边可谓是踌躇满志,就等着明日去吏部领了公文,而后便能够大展宏图了。

转过天来,欧阳旭起了个大早,早早便来到了吏部衙门外等候。

不出意外,欧阳旭第一个便从吏部书吏这边领取到了吏部公文。

欧阳旭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公文仔细看了起来。

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欧阳旭的脸色瞬间黑的如同锅底一般。

这公文的确是对欧阳旭另有任用,但却并不是如欧阳旭想象的一般,把他调入六部或是各寺这种中枢核心部门工作,而是委任欧阳旭到西海郡下属的定远县任职。

西海郡顾名思义,比邻西海。

在西海沿子一代,常年都有西海生番作乱。

定远县就是位于大乾西陲的不毛之地,距离京师足有近四千里。

欧阳旭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要是真的去定远县任职,那怕是这辈子都要留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了。

毕竟众所周知,想升官的话,留在中枢那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离开了中枢,想再回来,比登天还难。

一想到这里,欧阳旭整个人头都大了。

此时欧阳旭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肯定是吏部搞错了,有未来岳父帮着活动,自己怎么可能被安排到定远县这种地方担任县令呢。

欧阳旭赶忙折返回了书吏处询问道。

“这位仁兄,劳烦看一下,我这份公文应该是搞错了吧。”

书吏接过欧阳旭递来的公文后看了一眼说道。

“欧阳旭,到西海郡定远县担任县令,没错啊,赶紧回去准备一下,早点启程上路吧。”

一听这话,欧阳旭绷不住了。

“仁兄,你仔细看看,我,欧阳旭,我是本次殿试的一甲探花,而且我与高家千金定了婚约,婚期在即。”

“我要是被调到了定远县,还怎么完婚啊。”

书吏听后意味深长看了欧阳旭说道。

“欧阳大人,我也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儿,但是公文是绝不会错的。”

“你既然是高家的东床快婿,那不妨去高家问问嘛,我不过是个小小的书吏,怎么能回答得了你这些问题呢。”

欧阳旭被书吏的眼神看的心里有些发毛,也顾不得多说话,带着公文就赶忙去了高家。

目送着欧阳旭离开后,书吏一脸不屑的啐了一口。

“傻波一,还怎么回事儿,能怎么回事儿,自己得罪了人都不知道,就这脑子,真不知道这探花怎么考上的。”

吐槽了一番后,书吏继续起了工作。

另一边,东城一处安静的宅院书房内,此时苏慕白正和薛宝钗一起聊着天。

薛宝钗行了一礼后看向苏慕白说道。

“宝钗见过大人,不知大人今日召宝钗前来,可是有何吩咐。”

苏慕白微微一笑后说道。

“薛姑娘请坐吧,来,尝尝这茶叶如何。”

薛宝钗微微点头,而后拿起茶盏轻嗅一口笑着说道。

“上好的狮峰龙井,应该是今年的新茶吧,苏大人真是好品味。”

苏慕白淡然一笑后说道。

“薛家世代经商,乃江南豪富,本官倒是有些班门弄斧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