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争斗之始
“哪里哪里,薛家不过商贾之家,怎敢与大人这等清流相提并论。”
看着薛宝钗一副谨小慎微模样,苏慕白淡然一笑后道。
“薛姑娘不必这么谨慎,不过是闲谈两句而已,何足挂齿。”
“好了,说正事吧。”
“之前本官不是说过嘛,等时机到了,有事情会安排你们薛家来做。”
薛宝钗微微点头道。
“今日大人召宝钗前来,想来是时机到了,大人有何事情,尽管吩咐便是。”
看着薛宝钗这般态度,苏慕白很是满意。
“好,接下来这半年的时间里,你们薛家的商队要全力往幽州并州发展,半年之内,必须打通两州的商路,并建立一条畅通无阻的运输途径,用于大宗货物的运输。”
薛宝钗心里不由得无比疑惑起来,不明白苏慕白如此安排有何深意。
但她也清楚,如今薛家没有和苏慕白讨价还价的资格,必须严格执行苏慕白安排的事情。
薛宝钗略一思考后回答道。
“大人,这件事我们薛家一定全力以赴。”
“只不过有一件事,希望大人能够理解。”
“半年之内想打通两州的商路,这个过程之中大部分事情薛家能够处理妥当,银两人手也都不成问题。”
“但是若是遇到两州官面上的事情,薛家处理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毕竟我薛家主要的经营还是以南方各省为主,在北方的关系有所欠缺。”
“若是遇到这方面的事情,不知大人可否助薛家一臂之力。”
苏慕白淡然一笑后道。
“这不是问题,遇到什么难事,只管告诉本官,本官自会帮忙疏通。”
“但是有一点本官说在前面,薛家不可打着本官的招牌在外边招摇,明白吗?”
薛宝钗赶忙点了点头。
“大人放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薛家心里有数。”
在和薛宝钗聊完正事之后,苏慕白又和薛宝钗闲聊了两句,一切妥当后,薛宝钗起身离开了别院之中。
另一边,广济军观察留后高鹄家中,欧阳旭正一脸委屈向未来岳父高鹄诉苦。
“伯父,这吏部做事实在是太过分了,居然要将我外任到西海郡中为官。”
“我怎么说也是一甲探花,朝廷何曾有这种先例啊。”
“西海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我若是去了,受些委屈倒也没什么,但慧儿她怎么吃得消那贫瘠之地啊。”
“她自幼锦衣玉食的,哪能吃这种苦。”
“还望伯父能费费心,帮我活动活动。”
听到这里,高鹄眉头一皱,整个人一脸的为难之色。
“贤侄啊,不是伯父不帮忙,这件事实在是不好办啊。”
“虽然说你的确是一甲探花,但论起品级,也只是正七品。”
“吏部安排你去西海郡做县令,也是正七品,虽然没有先例,但同级平调,也在吏部的权力之中。”
“我高家虽然在京师有些地位,但伯父我乃是武官,文武分流,吏部那边给不给我面子,还尚未可知啊。”
“这样吧,我这边呢,尽量想办法给你活动,但你不要抱太大希望。”
“以我之见,此事你不妨去求见一下你的座师柯相。”
“你被调任西海郡,一看就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柯相乃内阁首辅,有他为你主持公道,扭转形势应当不成问题。”
“若是连柯相都无能为力的话,那你也只有认命前去西海任职了。”
“至于说慧儿嘛,你刚才说的很对,她肯定是受不了西海的苦的,自然不能随你前去。”
“也只有等你什么时候回到京师,再让你们两个完婚了。”
一听这话,欧阳旭肺都快气炸了。
好好好,你高鹄真拿我欧阳旭当缺心眼了是吧。
什么受不了这个苦,什么回到京师再完婚。
欧阳旭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要是自己真的去了西海,高家绝不会让高慧等着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取消掉这个婚约。
毕竟高家看中的是一个前途远大的探花郎,而不是一个西陲的小县令。
此时的欧阳旭心里这叫一个懊恼啊,自己为什么要和高家结亲,不就是看中了高家的背景嘛。
现在倒好,自己遭受不公,高家不说帮自己主持公道,居然已经做好了划清界限的准备,真是欺人太甚。
但尽管想清楚了高家的态度,眼下的欧阳旭也已经是别无选择了。
为了能够攀附高家,自己已经是牺牲了太多。
为今之计,也只有去求座师柯相,希望柯相能够帮自己了。
否则的话,自己可真就是一无所有,仕途也彻底失去希望了。
欧阳旭行了一礼后说道。
“多谢伯父提点,我明白了,我这就去拜见座师。”
高鹄微微点头后说道。
“快去吧,贤侄,帮不上你什么忙,我这心里真是难过。”
在打发走了欧阳旭后,高鹄方才那副和善模样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丝冷厉之色。
傍晚,柯政府上偏厅内,在等待了许久之后,欧阳旭总算是见到了柯政的面。
当看到柯政一脸的疲惫之色时,欧阳旭赶忙一脸关切询问道。
“恩师,您这是怎么了?”
柯政摆了摆手后说道。
“朝廷今日公务繁忙,老夫身为首辅,自然免不了一番操劳,不妨事。”
“欧阳,听管家说你在府上等了许久,怎么,出什么事儿了。”
欧阳旭叹了口气说道。
“若非必要,弟子不敢前来打搅恩师。”
“实在是吏部欺人太甚,弟子求告无门,只能来求助恩师了。”
“这是吏部今天上午给弟子发放的公函,请恩师过目。”
柯政接过公文后打开一看,不由得面色一阵凝重。
按照常理来看,以欧阳旭的资历,无论如何都不该被派到西海郡外任。
吏部做的这么有恃无恐,难道就不怕授人以柄嘛。
而且吏部为何要针对欧阳旭呢,这实在是让柯政感到心里有些不安。
柯政略一思考后看向欧阳旭询问道。
“欧阳,你到京师之后,可曾与人有过什么矛盾误会,得罪过什么人吗?”
欧阳旭不假思索摇了摇头。
“恩师明鉴,学生素来与人为善,不是喜爱惹是生非之人。”
“无论是与同年还是同僚,都没有闹过矛盾,就更不用说各位大人们了。”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吏部要如此针对学生。”
听到这里,柯政心中也有了一番考虑。
对于欧阳旭,柯政自认为还算了解。
作为本次科举的主考官,本次春闱的所有进士,都算是柯政的学生。
但状元苏慕白和榜眼本就各有派系,不属于柯政的人。
而欧阳旭则是被柯政看重,打算重点培养之人,因此柯政收了欧阳旭做入室弟子。
柯政也认可欧阳旭的话,他不是爱惹是生非的人,更不可能跟吏部的官员有什么过节。
而且欧阳旭还是高家的女婿,如无必要,吏部不应该这么难为他。
在思考了许久之后,柯政心里有了答案,党争,这就是赤裸裸的党争。
欧阳旭被吏部刁难,应该就是之前殿前内阁会议主和派失利之后带来的连锁反应。
萧钦言老奸巨猾,必然是看出了陛下早就对自己不耐烦了,因此打算拿欧阳旭的事情试探一下做做文章。
如果自己认了怂,怕是接下来萧钦言就要变本加厉,拿着自己派系的官员开刀了。
想到这里,柯政不由得面色难看了起来。
自己该怎么做呢,是反击,还是妥协。
妥协的话,就要妥协到底了。
这么做唯一的结局就是自己最后上书乞骸骨告老还乡,把权力让给主战派。
如此也许自己晚年还能落个清净。
但如此惨淡落幕,对于一个内阁首辅来说,实在是太丢脸,太不体面了。
可若是不妥协,向萧钦言发起反击的话,似乎胜算也不算太大。
吏部是林如海掌控,林如海又是天子近臣。
即便自己将欧阳旭此事闹起来,也不可能把林如海拉下马,了不起能让林如海折损个心腹不得了了。
在纠结了许久之后,柯政牙还是下不了决心,于是他只能先用模棱两可的话把欧阳旭打发走。
柯政看向欧阳旭温和说道。
“欧阳,事情老夫已经知道了,你放心,老夫会安排人调查此事,看看到底是谁在其中作祟。”
“你且先回家等消息吧,不会让你等太久的。”
听到这里,欧阳旭还以为这件事柯政会大包大揽,他的心总算是能够放到肚子里了,欧阳旭赶忙向柯政深施一礼后道。
“多谢恩师,多谢恩师。”
两人寒暄了两句后,欧阳旭千恩万谢离开了柯政府上。
欧阳旭走后,柯政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之中,浓茶喝了一杯又一杯,一直到了天亮,柯政终于是有了决断。
柯政自问自己宦海浮沉几十年,如果被萧钦言和林如海如此简单的招数就逼的自己退步了,那自己这一派怕是瞬间就要垮台了。
离开朝堂可以,但柯政不能接受自己离开之后对于朝堂的影响力瞬间下达到冰点。
若是如此的话,那只怕自己晚年想安生是千难万难。
林如海倒也罢了,他跟自己算不上政敌,只是政见不同而已。
且林如海官声极佳,不会对自己落井下石。
但萧钦言可就不好说了。
萧钦言在柯政心里完全就是个小人,两人是妥妥的政敌。
一旦自己失势了,很难说萧钦言会不会打击报复。
自己必须抓住机会,给萧钦言来个狠的,让他心有忌惮,即便自己离开朝堂,也不能让他为所欲为。
这次欧阳旭的事情就是个不错的机会,只要能确定就是萧钦言从中作祟,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搞大,让萧钦言下不来台。
下定决心后,柯政这边便开始布局了。
傍晚时分,林家府上院中凉亭内,苏慕白正和林如海一起对坐饮酒赏月。
今日正值六月十五,空中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在庭院之中,格外的有意境和氛围。
苏慕白给林如倒了杯酒后,翁婿二人对饮了一杯。
林如海看着月色一脸感慨说道。
“浮生难得半日闲啊,我年轻时喜好游行,立志游遍天下名山大川,一览美景。”
“如今只是抬头看看月色,便已经觉得美不胜收了。”
苏慕白听后淡然一笑道。
“游览天下没什么不好,但执掌吏部,入阁拜相,对岳父大人来说,更加的海阔天空嘛。”
林如海摆了摆手后道。
“我如今年近四十,也不过是刚刚摸到了内阁的边,入阁拜相,言之过早。”
“就算是走了柯相,还有一个萧相呢。”
“这位萧相的风骨,可是不如柯相。”
“等他做了首辅,怕是就要迫不及待打压异己了。”
苏慕白气定神闲道。
“陛下是不会允许有人能够独自掌内阁的,柯相如此,萧相自然也不例外。”
“咱们这位陛下别的不敢说,玩权谋搞平衡,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林如海听后赶忙说道。
“慕白,慎言,谨防隔墙有耳。”
苏慕白点了点头后说道。
“是小婿失言,岳父大人恕罪。”
林如海叹了口气后道。
“你我翁婿如此倒也罢了,旁人面前,切不可如此。”
“今上睿智多疑,颇有手段。”
“伴君如伴虎,半点不假,定要谨言慎行,小心行事。”
“倒是关于内阁平衡这一点,你说的很对。”
“不出预料的话,若是萧相能成功上位,陛下接下来就会想办法扶持来我制衡萧相了。”
“陛下这个人,看起来求贤若渴,但骨子里却是一个视百官如家奴的君主。”
“之所以登基之初如此低调,无非是因为得位不正,不敢大动干戈而已。”
“慕白,你看着吧,此番平突厥策若是真的成功实施重创突厥,那携着大胜之势,陛下的心性如何,也必然会一览无余了。”
“真到了那一天,就是萧钦言这种人抬头的日子了。”
对于林如海的这个观点,苏慕白是认同的。
人嘛,尤其是皇帝,在完成了丰功伟绩之后,十个有九个都会瞬间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