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柯政的反攻

强如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皇朝,统一文字,统一度衡,设立郡县制。

这么一个有着丰功伟绩的帝王,在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事业后,才不过三十九岁。

在他接下来的人生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寻仙问道之上。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他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功绩,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做些什么,以史为鉴,但过去的历史给不了他什么新的目标了。

对于隆化帝而言,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

首先大乾本就是大一统王朝,只是有边患袭扰。

如果能够平定突厥,那大乾最大的外部威胁便荡然无存了。

至于说西海郡作乱的生番根本不足为虑,他们之所以能够作乱,无非就是因为突厥牵制了太多大乾的精力。

只要能平定突厥,西海生番弹指可平。

没有了进取的目标之后,显而易见,接下来除了享乐和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隆化帝还能有什么人生目标呢。

当然了,虽然预料到了这一点,苏慕白也并未灰心。

“岳父大人说的极是,不过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眼下对我们而言,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以后的事情,走一步说一步吧。”

“真到了哪一天,或是明哲保身,或是和光同尘,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咱们一大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待在一起。”

听到这里,林如海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是啊,这天下终究是皇家的天下,我们不过是吃一份俸禄,何必如此担忧呢。”

“年轻时,我总想着匡扶社稷,救济天下黎民百姓。”

“人到中年回首一看,什么也没有一家人平安重要。”

“好了,不说这些了,天色不早了,早些歇息吧。”

苏慕白点了点头,随后和林如海各自回了房间休息。

转过天来上午,苏慕白府上,苏慕白此时正查看着一封书信。

当看完了书信之后,苏慕白面色流露出一丝玩味笑容。

这封书信是苏慕白麾下密探送来的,上面记载了王夫人近期的活动。

密探们发现王夫人在派人盯梢薛家的薛蟠,似乎要针对薛蟠展开行动。

这个消息倒也并不出乎苏慕白的预料,毕竟就连薛宝钗都能猜到荣国府上次如意算盘没有成功,必然不会甘心,肯定还会对薛家下手,那苏慕白又怎么会猜不出来呢。

让苏慕白觉得有点意思的荣国府大房对此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给自己。

难道会是贾赦等人对王夫人的动作一无所知嘛,这应该不会。

自从上次苏慕白设计了贾政之后,贾赦等人便拿走了荣国府一半的管家之权。

哪怕是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权力,贾赦等人也必然会对王夫人多加留意,免得王夫人为了夺回权力而对大房用些阴谋诡计。

因此贾赦等人若是对王夫人亲信的动作一点都没察觉,那显然不正常。

毕竟盯梢这种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是需要长期坚持,从中发现破绽才能有所收益。

如此一来,贾赦等人明知道王夫人有异常,却没有给自己示警,这其中就耐人寻味了。

只是略一思索后,苏慕白便大致猜出了其中深意。

贾赦等人三缄其口,瞒着自己,无非就是王夫人这次操作的事情,对贾赦等人也有好处。

毕竟贾赦和贾琏当初倒向自己,就是想获取利益,如今既然王夫人能提供更大的利益,那贾赦父子背叛,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于这种首鼠两端之人,苏慕白在心里默默判了死刑,倒也并未动怒,更不打算针对贾赦和贾琏。

毕竟这对父子留着日后还有用处,在没有榨干他们的价值之前,苏慕白并不打算发难。

至于说王夫人想对薛家动手,苏慕白也并不打算给薛家示警。

王夫人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薛蟠,而薛蟠这个人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的话,那就是又蠢又坏。

从原著里为了争夺甄英莲,薛蟠一言不合就能打死冯渊来看,这小子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的事情可谓是轻车熟路,在金陵绝对是坏的流脓的一批人。

这种人死不足惜,苏慕白自然也是懒得救。

至于说薛家会不会因此被荣国府拿住把柄,这一点苏慕白也并不担心。

薛王氏也许看不清楚,但薛宝钗却一定能看得清楚。

跟荣国府合作,注定是与虎谋皮,除了被荣国府吃干抹净,不会有第二个下场。

当然了,如果薛家真的头脑发昏的话,那大不了自己就再从其他豪商之中挑个代言人,将皇商的身份交给新人。

最多也就是稍微费点周折而已,最后倒霉的只有薛家。

不过这么做的话,会便宜了荣国府来吃上一大口肥肉。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苏慕白还是会尽量争取一下薛家的。

在简单思考了一番后,苏慕白心中也是有了决断,随后便吩咐下去,继续监视荣国府。

时间一晃,转眼又过了两天。

傍晚,东城柯相府书房内,柯政正和欧阳旭一起说着话。

不过短短几天时间,欧阳旭便从前些时日气度不凡的探花郎变得憔悴无比,双眼布满血丝,整个人精神萎靡。

这几天的时间对欧阳旭来说用度日如年都不足以来形容了。

这种等待审判的煎熬感,压抑的欧阳旭喘不过气来。

如果柯政再不让人喊欧阳旭到相府来,怕是欧阳旭都要被憋疯了。

柯政看了看欧阳旭如此模样,眉头不由得微皱。

“欧阳,这才几日,你何至于此啊。”

欧阳旭拱手一礼后叹了口气。

“自从上次离开府上后,学生寝食难安,不知未来如何,心中惶恐不安,让恩师见笑了。”

“但不知恩师今日召学生前来,可是学生之事,有什么眉目了。”

柯政微微点头后说道。

“不错,关于你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

“安排你前往西海郡外放之人乃是吏部侍郎刘天采,他是次辅萧钦言的人。”

“欧阳,你大概还不知道,这些时日,朝局颇为混乱,老夫被他萧钦言压了一头。”

“看这个架势,他是打算乘胜追击,你应该是受了牵连。”

听到这里,欧阳旭心里这叫一个气啊,这叫什么事儿啊,自己愿意拜你为师,不就是看重了你首辅的名头,朝中有人好做官嘛。

你可倒好,堂堂的首辅,居然让次辅压得抬不起头来。

自己这加入派系还没享受到什么裨益,上来先受了牵连,真是岂有此理。

尽管心里气的难以言喻,但欧阳旭也清楚,站队这个事情,想反复横跳是不现实的。

如今自己翻身的唯一希望就是眼前的老家伙,自己自然不能流露出对老家伙的丝毫不满。

欧阳旭故作义愤填膺骂道。

“这个奸贼,就知道欺上瞒下,如此的滥用职权,欺人太甚。”

“恩师,难道咱们就这么任由他如此胡作非为嘛,您才是首辅啊。”

柯政略一思索后说道。

“朝有奸佞,老夫身为首辅,为国锄奸,乃是分内之事。”

“这次萧钦言这么明目张胆,毫不掩饰,简直就是猖狂至极,若是不能把他的嚣张气焰打下去,长此以往,我大乾危矣。”

“欧阳,国朝养士百年,匡扶社稷,就在今日。”

“老夫问你,你敢不敢上殿面君,在陛

欧阳旭听后不由得有些迟疑,对于柯政的心思也是飞快揣摩了起来。

老家伙什么意思,自己只是想让柯政交涉一下,让自己恢复公平待遇而已,自己可不想参与首辅次辅之间的争斗。

更何况还是直面萧钦言这位内阁大佬,万一萧钦言日后怀恨在心,自己怕是就无处存身了。

看着欧阳旭如此犹犹豫豫的样子,柯政也是并不着急。

柯政宦海浮沉多年,一眼便看出了欧阳旭心里这点小心思。

不过柯政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柯政笃定了如今的欧阳旭已经是走投无路,整个京师,除了自己能帮他,无人能够再帮他了。

欧阳旭想要好处,还不想冲锋陷阵,那是白日做梦。

果不其然,在欧阳旭沉思了许久之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后说道。

“学生不才,也知家国大义。”

“正如恩师所说,为国锄奸,义不容辞。”

“只是不知道恩师可掌握了什么刘天采受萧钦言指使的证据。”

“若是没有的话,就算学生上殿面圣,在陛下驾前对质,顶多也就是能让刘天采狼狈不堪,怕是无法对萧钦言有任何影响啊。”

柯政气定神闲说道。

“这一点你尽管放心,你只管把矛头对准吏部就行了,吏部自然会把刘天采扔出来的。”

“至于说如何指向萧钦言,老夫自有安排。”

“只要你没有什么短处被他们拿着,这一次,老夫定叫他们灰头土脸,大败而归。”

听到这里,欧阳旭心下大定。

“既然恩师都已经运筹帷幄,那学生一定依计行事,绝不让恩师失望。”

师徒二人商议了一番细节后,敲定了方案。

随后欧阳旭离开了柯政府上,整个人心情轻松了不少。

就在欧阳旭以为自己总算是有了翻身之法之时,积英巷盛家葳蕤轩内,此时的王若弗面色阴沉,难看至极。

王若弗一旁还有一个女子坐着,约莫二十多岁的年纪,身姿丰腴,面容姣好,颇有妇人风韵。

女子不是旁人,正是王若弗的长女盛华兰。

盛华兰出嫁多年,嫁给了忠勤伯府次子袁文绍为妻。

这么多年来,因为盛华兰高嫁的缘故,即便是盛华兰带去了丰厚的嫁妆,也依然是是被婆家看不上。

特别是忠勤伯府长子袁文纯的妻子还是袁文纯母亲的亲侄女,和袁家属于是亲上加亲。

如此一来,盛华兰的婆婆和大嫂沆瀣一气,整日里就憋着算计盛华兰手里那点嫁妆,整日里不是罚盛华兰站规矩,就是想方设法让盛华兰拿着嫁妆贴补袁家。

这么多年来,为了娘家的声誉以及弟弟妹妹的婚事,盛华兰只能是忍着这种煎熬的生活。

毕竟盛华兰如果在婆家跟婆婆和大嫂闹起来,多半会落一个不孝的名声,这对于接下来盛家子女议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原本盛华兰觉得只要再坚持些年,等到弟弟妹妹们婚事一成,一切就都好说了。

但盛家这次出事,让盛华兰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得知父亲盛弘和弟弟们被抓到了诏狱后,盛华兰心里十分担忧,求着公婆帮忙打探一下消息。

结果可想而知,忠勤伯两口子非但不帮忙,忠勤伯夫人更是对着盛华兰一顿冷嘲热讽,说盛家果真不是什么安分之家,难怪把盛华兰娶到袁家之后,府里就不安生等等之类的话。

公婆如此也就罢了,连盛华兰的夫君袁文绍对盛华兰也是一通指责,说盛华兰不明事理,还说什么盛家在劫难逃,绝不能跟盛家有什么牵连的话。

这下子盛华兰的心算是彻底凉透了,在袁家连装都装不下去了。

盛华兰直接开摆,袁家的大事小情一概不问,至于说再拿嫁妆贴补袁家这种事情,更是一概不做。

这下可把忠勤伯夫人给惹怒了,觉得盛华兰是在质疑她作为婆婆的权威,随即便开始了各种作妖。

但此时的盛华兰早就没了顾忌,自然也不会再惯着婆婆,直接来了个装病卧床,根本不理忠勤伯夫人这茬了。

忠勤伯夫人一怒之下就非让儿子把盛华兰休了不可。

盛华兰见状也是不装了,休妻没问题,把自己这些年贴补袁家的钱财全都拿出来,自己马上就走。

忠勤伯夫人自然不肯干,于是乎这扯来扯去,扯到了盛家渡过难关。

盛华兰眼看着娘家平安了,也是顾不得跟忠勤伯夫人继续斗法,来到了盛家。

原本盛华兰是不想母亲再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发愁了,打算瞒着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