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渊道人演武,众先天邀战
太渊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前朝天灾人祸不断,民生凋敝。幸得当今陛下登基后,励精图治,轻徭薄赋,才让国家渐渐有了蒸蒸日上之象……”
太渊说了不少,语气舒缓,底下的人就这么静静地听着,谁也不敢打断。
等他说完,大家大致也听明白了。
当今陛下重视军事武功,所以打算仿照太学府、国子监一般,设立专门的武学院,一则提升军中战力,二则让武学得以系统传承,更能集众家之长,研究优化,惠及更多人。
太渊顿了顿,点明主旨:“因此,朝廷需要一些武学助教,传授本门技艺。也希望各门派能将武学贡献出来,共同研究,让功法更易入门,更适合推广。”
这个提议一说,底下的人顿时分成了两派,也不顾太渊的威慑,喧闹起来。
“一派胡言!”一个背着厚背大刀的老者猛地拍案而起,脸红脖子粗地吼道,“门派功法是祖宗传下来的根基,岂能轻易示人?朝廷这是想强取豪夺不成?”
“不错!”旁边一个青衫剑客接口,语气决绝,“我派真传功法,只有掌门和嫡传弟子能修习,凭什么交出来?大不了鱼死网破,咱们江湖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这话一出,不少人纷纷附和,手按兵刃,眼神警惕地盯着高台,场上气氛瞬间剑拔弩张,一副要火并的样子。
“诸位稍安勿躁。”一个白面书生模样的中年人站起身,拱手道,“若是能集众家所长,优化功法,少走弯路,岂不是好事?我等习武之人,不就是想求个精进吗?”
“哼!说得比唱的好听!”先前的老者冷笑,“你小子怕不是觊觎别人的秘籍吧?祖宗的心血,凭什么给你研究?想都别想!”
“……”
争吵声越来越大,有人怒斥,有人辩解,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
高台上的几人,平静的看着
底下的人或许有法不责众的想法,又或是有其他想法,不得而知。
场下众人虽吵得厉害,却有不少人用余光偷偷瞟向太渊,想看看这位神通广大的国师会如何应对。
他们当然知道,以国师太渊方才展现的超凡实力,自然看不上自家这些门派的秘籍。
但看不上是一回事,叫人这么凭空的交出去又是一回事。
就像有些人说的,这都是祖宗呕心沥血创出的,就这么交出来,任谁都不甘心,哪怕太渊的武功远超众人。
说实话,就算是冲虚道人他们自己,眼光心胸已经不拘泥于一门一派了,但要是叫他们交出自己压箱底的本事,他们也会拼上一拼的。
江湖人,有时就有这么一股倔性!
而像是武当少林这两尊江湖人的常青树、泰山北斗,暗地里不知有多少人打量着他们,看他们如何决定?
武当派的人是安忍不动,反正自家掌教就在上方,还轮不到自己做主。
而少林寺的带队人方平大师则是一边观察台上诸人的反应,一边在措辞如何拒绝太渊。
是的,方平大师已经决定拒绝了。
从来只有少林寺收服那些江湖散客,然后把他们的武功归于少林,哪有往外吐出的份?
就算江湖上流传一些【金钟罩】、【罗汉拳】等等,那也是非常粗浅的部分,真正的精髓可是一点都没有外泄呢。
岳不群忽然站了出来,朝着太渊一拱手。
“岳某人愿意代表华山派,响应陛下与国师的号召,参与到这一伟业中来。”
全场瞬间安静了一瞬,无数道目光“唰”地一下集中在岳不群身上——有鄙夷,有疑惑,更多的是不解。
但是他的开口也打破了场上的僵局。
令狐冲愣了愣,下意识地在心里嘀咕:“师父这是……?”
高台上的风清扬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岳不群这小子,倒是比我想象的有魄力。”
岳不群一身正气,目不斜视。
他想起不久前林平之来找过他的情景。
毕竟是自己岳父,林平之在知道太渊的谋划后,私底下找过了岳不群,向其陈述了利害关系,并说了之后的种种好处。
“华山派或能在我手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岳不群心中激荡,目光愈发坚定。
太渊的视线在岳不群身上盯了一会儿,然后余光貌似不经意地扫过林平之。
算了,也算得上是亲家,就无需较真了。
“岳先生深明大义,请入座。”
林平之在感受到师父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时,身子猛地一紧。
明明师父没有动用丝毫神意,可他却仿佛被看了个透心凉。
在师父目光移开之后,才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
在岳不群表达自己的意愿后,令狐冲也跟着表示“五岳派同气连枝,同进同退云云”,让太渊惊奇的是,其他三派竟然无人反对。
虽然有嵩山派的汤英鹗面皮抽动,但是当他看到岳不群的眸光时,张了张嘴,还是咽下了想说的话。
足可见这十几年下来,岳不群本人在五岳派的威望,远不是当年左冷禅可比。
太渊看着场上的动静,缓缓说道:“既然大家意见不一,那便不强求。不认可贫道提议的朋友,尽可离去。”他顿了顿,补充道,“诸位无需担忧,无论如何,你们都是大明的子民,贫道绝不会因此发难。”
起初众人还以为他是说反话,可看到几个率先起身的人真的顺利走出教场,也无人阻拦,顿时有不少人动了心思。
于是,转眼间,就走了近百人。
剩下的人里,有的是不信太渊真能容下异见,想留下来看个究竟。有的则是抱着观望态度,想看看这武学院到底能成什么样。
太渊扫视众人,微微一笑,道:“不管各位是因为什么没有离开,贫道先祝贺你们,将可能受到第一批的恩泽。”
“贫道在此透露一番,现在台上的诸位,皆是突破了先天妙境的高人。”
太渊的一句话,就叫
像岳不群等已经知情的人还算稳当,而其余的第一次听闻的人瞠目结舌。
不知道“先天”意义的也就罢了,知晓其含义的人,很难想象,这如今年代,自己竟然有幸见到如此多的先天高人同聚一堂。
“而未来,或许在座的各位,也有成为贫道道友的可能。”
一句话,顿时让下方的人火热起来。
是能有机会冲击先天,别说交出功法,便是让他们效力朝廷,又有何妨?
…………
“贫道自修行以来,略有运道,侥幸修行至此。”太渊的声音平淡无波,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对于修行,有些粗浅的心得,今日便与诸位分说一二。”
身形一晃,再出现时,已立于百丈方台中央。
没有惊天动地的气势,甚至没有明显的动作,可无论是台下的江湖人,还是高台上的先天高人,都没人看清他是如何移动的。
太渊的身形相对于百丈方台来说,不那么起眼,就像一颗棋子落在广袤的棋盘上。
但当他站在那儿的时候,任何人的目光都会本能地被他吸引过去。
那种强烈的存在感,并不使其显得渺小。
林平之看到,师父倒持这一柄木剑,那是归真剑。
太渊舞剑,无固定招式,剑似飞凤。
“后天境界,以磨炼招式、壮大内力为要…”
“无论是练拳脚,还是练兵器,最终皆要臻至“内三合”与“外三合”的六合之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而内力的壮大,因为各人内功心法的不同,在积蓄内力上有优劣快慢之分,却终究要完成大小周天循环…”
“这时候,若是有特殊法门技巧,可以激发出剑气刀气、掌力拳劲…”
话音未落,他手腕一振,归真剑平平刺出。
一道三尺长的淡青色剑气破空而出,“嗤”地一声刺入方台地面,竟留下一个深达数寸的坑洞。
“而,如能明白【玄关一窍】的奥秘,以自身的精神真意洞开其关隘,便可得证先天。此时,总体上以心神修行为主,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偏重…”
“于己身,可以內视,察觉细微处的暗伤…”
“对敌之时,心神还无法撬动物质,但已经可以作用于对手心神。或以精神幻术,或以武道意志威吓,也能够更好地感悟天地间一草一木…”
他忽然转身,归真剑随意劈下,没有半分真气附着。
可就在剑刃落下的瞬间,场下众人只觉得心头一沉,仿佛被一块巨石压住,连呼吸都变得滞涩。
接着,所有人感觉自己精神一个恍惚,太渊的身形就那么的消失了,映入视线里的是那遥阔的天际,青空碧云天。
伴随着滚滚之声,一道蜿蜒奔腾的大河自天边而来,其长不知几许。
大河之水天上来!
众人鼻尖似乎能够闻到水汽的淡淡味道了。
“是幻境!”冲虚道人低喝一声,双目微阖,太极剑意流转,试图勘破虚妄。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眼前的一切瞬间消失了,教场景象重归眼底。
不止是台下的众人不敢置信,就连高台上的几位先天亦是惊讶不已。
他们当然明白那是精神的妙用,可是能在一瞬间让这么多人陷入幻境,台上那位青衣道人的能为简直深不可测。
刚才他们有用剑意、刀意、观想、禅唱等各种方法,皆破不开那条天上大河。
这表明他们跟百丈方台上的那道人的差距,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般接近。
众人的惊骇与忌惮,太渊自然是感受到了。
但他没有解释,更没有因众人的情绪而心境波动。
作为在内景时候,就凝练了三百六十五处穴窍的人,太渊的“精气神”三宝强度,不是寻常的先天可以比拟的。
目前,也就九如和尚那种,在后天之境就领悟了三十二种真意的异才,才会让太渊感受到些许压力。
至于其他的先天,说的不客气些,也就他们的修行思路,能让太渊眼前一亮。
“当心神由虚化实,不止是作用于精神层面,而是能够卷动天地之力的时候,便是踏入了道家外景,或是武道上的大宗师。”
“此时,若是外景大宗师想的话,可以达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地步。诸位可以闭上眼睛感知一下贫道的位置。”
众人依言行之。
特别是感知力极为出色的东方白和隆钦巴尊者,两人一闭上眼睛,感知范围里就完全失去了太渊的气息。
隆钦巴尊者即便是以“无量光”映照,方台中央还是一片空茫。
几人一惊,立马睁开眼,却看到太渊就这么静静地伫立那儿吗,再此闭上眼,又失去了对他的感知。
张静定心中闪过《道德经》中的句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几人相视,眼里凝重。
这意味着要是太渊真的对他们出手的话,他们连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太渊接着说道:“而且一分真气因为卷动了天地之力,可以造成十倍百倍的威能。”
“修行至此,更有了种种常人眼中的神通,凭虚御风,截江断流,只若等闲。”
太渊收剑而立,只见其身形缓缓升起,很快到了十丈高空。
就这么静静悬空,宛如仙人。
但是眼尖的东方白感应到,在太渊的脚下其实被其布了一层真气,正带动着空气中的尘埃,形成一种精妙的托举之力。
看似踏空,实则蕴含着对天地之力的极致掌控。
太渊也没有蓄势,只是随意挥了一剑。
这一剑,太渊用了三分真气。
精修十余载的太渊,修为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的三分真气远比同九如和尚比试时,更具威能。
一道透明水色的剑气荡漾开来。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带着一股沛然莫御的威压。
“轰隆隆——”
剑气落地,教场地面如被巨斧劈开,一道深达丈许、纵横三十丈的鸿沟出现在众人眼前。
不同的是,鸿沟两侧的沙尘竟被一股无形之力束缚着,牢牢贴在地面,没有飞溅半分。
那是太渊的剑压。
“这种剑气……”
风清扬豁然起身,双目精光爆射。
他一生浸淫剑道,却从未见过如此举轻若重、却又威力无穷的一剑。
“再往上的修行,贫道暂时不得而知,所以希望能和诸位共同进步,探索天道。”
太渊缓缓降下身形,归真剑归鞘。
冲虚道人抚须笑道:“看来国师不止想留这些后辈做助教,连我等老头子也想一并留下?”
太渊颔首,“正是,一人琢磨,总归是闭门造车。修行至此,要想再进一步,就需要众生的智慧做薪柴。”
“想要我留下,无妨。”东方白忽然站起身,周身气息阴阳流转,变幻莫测,“但我想看看,如今你我之间的差距。”
太渊看了一眼那道三十丈长的鸿沟,目光落在东方白身上,似在询问:你确定?
“若是加上老夫呢?”风清扬长笑一声,衣袍猎猎,周身剑意冲天而起,宛如一柄即将出鞘的绝世神剑。
太渊神色平静,目光扫过智通大师、隆钦巴尊者、张静定、宋之谦等人。
四位高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他们并非要与太渊为敌,只是想借此机会,一探自身与太渊之间的差距,更是想在这场交锋中,触摸到更高的道境。
更何况,他们这么多人一齐出手,未必会输吧。
就在此际,一道粗狂雄迈的声音忽然从远方传来,好似虎啸龙吟,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哈哈哈……如此盛事,国师不介意再加本侯一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