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木兰花(29)
一夜之间,徐家的庄子大换血。管事自杀,庄头以及庄子上的多个小管事被抓,大部分的下人都被遣散,就在农户们议论纷纷时,徐亿年站了出来。说管事自杀,是因为他与外人勾结,以权谋私,侵吞庄子上的财物,同时利用管事的身份,犯下多个罪行。他自知罪责难逃,干脆自杀。
那些被抓的小管事,都是因为参与了这件事才被抓的。至于那些被遣散的下人,有牵涉其中,但罪名不至于被抓的。也有未牵涉其中,清清白白,但他这个少东家不放心的。
他让农户们放心,只需三日,庄子就会运转正常。
农户们只是爱看热闹,也知道少东家与他们说的未必是全貌。有钱人家的事情,哪能各个摆到明面儿上。人家怎么说,他们怎么听,只要不影响他们的活计就行。
得到准信儿的农户们四散而去,只留徐亿年在门口站着。偌大的庄子,顷刻间变得空空荡荡,莫名觉得有些难受。抬头看天,阴沉沉的,还有一场大雨要下。
慕笙背着手站在院子里,“你给你爹写信了?”
徐亿年没有回头,坐在门槛上,摸了摸鼻子:“我也不想给我爹写信,这不是没办法嘛。庄子上杂七杂八的事情那么多,咱们又不可能在庄子上常住。”
“说得有理。”慕笙点着下巴:“人是从其它庄子上调来的?”
“不是!”徐亿年闷声道:“是从老宅调来的!我爹原话,谁能保证其它庄子上没有类似的事情。他已经派出了得力人手去各个庄子上巡查,徐家有的忙了。”
“徐大公子这是想回去帮忙?”慕笙看着他的背影,那么大的一个人,坐在门槛上时,缩成小小的一团,看着蛮可怜的。
可怜?徐亿年怎么会可怜?他可是青州首富千娇万宠着养大的孩子。摇头,走过去,从背后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道:“徐老爷年纪大了,作为他的儿子,理应回去帮忙。边关的事情,我自己可以搞定。你若还想去,等徐家的事情了了再去,我在边关等你。”
“我爹不让我帮忙,怕我添乱。”徐亿年搓着脸:“别想甩掉我,边关我是一定要去的。我爹说了,跟着慕姐姐才能长进,才能学本事。”
“知儿莫如父,徐老爷是当真了解你。”慕笙踢了踢门槛,徐亿年麻溜儿地往一边儿挪了挪,“徐家名下的庄子不少,你当真不回去帮你爹的忙。”
徐亿年歪着头,说他不回去。越往北走越荒凉,遇到的突发事情越多。沈大哥要留在衙门处理事情,慕姐姐孤身一人,万一路上遇到点儿什么……他必须要贴身保护慕姐姐才行。至于徐家,作为继承人的他当然不能闲着。他已经允诺他爹,会沿途巡查徐家,或者与徐家有关的铺子。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低着头从墙角那儿挪过来。她先是偷偷观望,待视线对上后,仓惶地背过身去。徐亿年见她鬼鬼祟祟的,忍不住走了过去。还未开口,就听女人问道:“你是这庄子的少东家吗?那位可是慕姑娘?”
“你是庄子上的农户?”徐亿年蹙着眉头。
女人挽着简单的发髻,穿着乡下常见的粗布衣,只是款式上有些许差别。她的皮肤不像乡下女人那么黑。细看,五官精致,只是染了些岁月的风霜和痕迹。手指纤细,手上没茧,不是常年做农活的。
后退一步,捡了根树枝指着女人:“你不是庄子上的农户!你是谁!”
女人摆手,面色有些焦急,“我叫姚木兰,是庄子上的,但不是庄子上的农户。我是育林书院的教书先生。育林书院,少东家你应该还记得吧?”
“育林书院?”徐亿年皱着眉头想了想,“我们徐家名下有这么个书院吗?教书先生,还是位女先生?”
女人脸上露出迫切的神情,她先是咽了咽唾沫,而后快速道:“育林书院这个名字还是少东家您给起的,它的前身是松阳书院。”
徐亿年想起来了。
那是建在乡间的一处破落书院。因为荒年,书院里无人读书,整座书院几乎荒废。他瞧那院子不错,就给管事的拨了些银两,让他把书院重新修葺一下。
历时三月,书院终于修葺完成。院子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是活动场所,设有投壶区,射箭区,以及适合幼童玩耍的游戏区。他让人在那个区域里摆放了几只小木马,设了两架秋千,还有专供孩子们挖土的地方。中间是读书的地方,设有两间教室,一间休息室。后院是食宿区,提供给书院的教书先生,以及在书院就读,无家可归的孩子。
先生住的是单间,共有三间。学生住的是大通铺,最多可容纳十几人。
书院的衣食住行,皆有庄子这边负责。账房先生会单独记账。书院招收的主要是给庄子上干活的农户的孩子。束脩不多,是一般书院的一半。他看过两年前的账册,约有三十个多学生,其中有八个是住宿的。
书院花费不多,比着徐家在其它事情上的开支算是小钱,故徐亿年没把这个书院当成事儿放在心里。
“抱歉,徐家名下的庄子,铺子太多,一时间没想起还有个书院?”徐亿年扔了树枝不好意思道:“你姓姚,是书院里的女先生?你来找我,可是书院里出了什么事情?若是因为庄子上的事情,大可放心。不出三日,整个庄子都会恢复正常。”
女人攥着手,正在想要怎么回答,就听徐亿年身后传来慕笙的声音:“书院里有不干净的东西?”
女人忙得点头,而后跪下,冲着徐亿年和慕笙磕了三个头:“不敢欺瞒少东家和姑娘,书院里已经死了三个人了!”
徐亿年急道:“可有报官?”
女人点头,说报了官府,官府也派了人来查,说那三个人都是意外身亡。可她知道,他们不是意外,他们都是被害死的,且是被她害死的。可不管她怎么说,官府里的人都不相信。
昨夜,又有一个孩子失踪了。她知道要不了几个时辰,那个孩子就会出现在书院里的某个地方,以极其诡异的方式死亡,而调查结果,依旧是意外或者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