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东掠战略(中)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对李渊这个名义上的大贤良师越来越不认同。

毕竟谁都不想自已头上还有一座大山压着啊!

虽然对于那些首领来说,李渊这个大贤良师的名号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底层的流民、士卒以及底层的将领来说,李渊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张角册封李渊为天策上将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初为了鼓舞天下黄巾军低落的士气,李渊作为天下黄巾军里最耀眼的存在,张角三兄弟可没少宣传这件事!

想要以此来激发士兵们的士气,让他们更加勇敢地去战斗。

所以,尽管李渊从未真正露面,但他在天下黄巾军之中的声望却是无与伦比的。

这种声望并非来自于他的实际行动或露面,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和传闻逐渐积累起来的。

对于那些起义军的首领们来说,他们各自心怀鬼胎,对李渊的存在既敬畏又忌惮。

他们深知李渊的名望和影响力,因此在公开场合中往往对他避而不谈,甚至刻意降低他的影响力,以免引起自已部下的注意和动摇。

这就是名望的力量,它能够在无形中为李渊拉拢他所需要的一切。

当初,当李渊的大纛旗帜一显现,白波军中的各个小头目们便毫不犹豫地驾着他们的首领郭太,走出山谷投降。

这一事件充分显示了李渊的名望在天下反贼中的巨大影响力。

毕竟,对于这些起义军来说,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稳定的立足之地。

而李渊所拥有的一州之地,无疑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相比之下,黑山军和泰山军虽然名声响亮,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在山沟沟里打转的势力罢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

在这种情况下,跟随李渊显然要比那些窝在山沟里的首领更有前途和发展空间。

这便是黑山军与泰山军一众首领畏惧的缘由所在。

他们忧心忡忡,生怕麾下的部众会如潮水般涌向李渊,弃他们而去。

毕竟,谁能抵挡住李渊的魅力和号召力呢?

如此一来,李渊若想将黑山军和泰山军这两支总计百万之众的庞大军队纳入麾下,首要之务便是要化解那些一心想要自立门户的首领们的顾虑。

这绝非易事,因为这些首领们各怀心思,难以轻易驯服。

面对这一困境,李渊别无他法,唯有另辟蹊径,从底层入手。

他决定拉拢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以及处于底层的将领。

这些人往往更渴望安定与保障,对于李渊所提供的机会和待遇,或许会更容易心动。

然而,李渊深知,要想真正收服黑山军,还需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河北之战。

这场战争至关重要,关乎着他的宏图大业。

因此,他必须果断地解决近在咫尺的黑山军。

可问题是,大军压境并非良策。

若真如此简单,卢植又怎会在中平二年与张燕的黑山军僵持整整一年之久,却始终未能将其攻克呢?

要知道,当初卢植攻打张角三兄弟的百万黄巾军,也不过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已。

那么,为何攻打一个由黄巾军残部组成的黑山军,却会如此艰难呢?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太行山的险峻地势。

这座山脉地势崎岖,易守难攻,为黑山军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这使得他们能够凭借地利之便,顽强抵抗,令卢植的进攻屡屡受挫。

李渊自然不会愚蠢到派遣大军去与张燕玩那种毫无意义的抓猫猫游戏。

毕竟,这样做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让自已陷入被动的局面。

既然张燕不肯主动前来拜见他这位大贤良师,那么李渊觉得自已主动派遣使者去见黑山军总应该不成问题吧?

毕竟,他毕竟是黄巾军的天策上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

而且,在这个时代,道士可是代表着知识分子,他们在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是太平道当中的道士。

张燕手底下的那些所谓文士,实际上本质上就是道士。

毕竟正统文士,又有谁会愿意跟随张燕这样一个躲在山沟里的贼寇呢?

即使张燕已经被大汉任命为平难中郎将,但在那些高傲的正统文士眼中,他依然不过是个不入流的角色罢了。

连李渊都不被那些正统文士正眼相待,更何况是张燕呢?

要想有效地对付黑山军,可以借鉴之前对付白波军的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要设法拉拢张燕手下的文士以及那些内心倾向于李渊的底层将领。

通过这些人,可以获得重要的情报和引导,甚至是带路党,促使他们主动投降。

毕竟,李渊都已经如此主动地发出招揽,这些人又怎么会轻易拒绝呢?

此外,在太平道的影响力尚未完全消退前,必须迅速行动,派遣军中那些已经投靠自已的太平道符祝,去主动与黑山军中有意投靠李渊的人取得联系。

由于这些符祝都来自同一个圈子,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很多人都是张角传道时的门生。

所谓传道,实际上就是传授学问,所以这些符祝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大多都是同门师兄弟。

有了他们的介入,李渊的计划基本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旦张燕手下的文士全部转投李渊麾下,那么仅凭张燕和他的那些亲信,又怎能支撑起庞大的百万黑山军的摊子?

可以说,李渊的这一举动,相当于直接抽空了张燕的根基,让他的黑山军陷入无人可用的困境。

计划完黑山军。

那么接下来就是该出动多少军队了。

左路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左路军不仅需要攻占常山,还要应对黑山军张燕有可能的威胁,毕竟他好歹也是大汉册封的平难中郎将,说不准脑子就是一抽,与大汉联合起来对付他。

同时还要严密防范来自幽州的汉军。

因此为了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兵力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