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愤怒

李承影的这句话,不仅为朝廷节省了四百万两白银,更是在大殿之上立下了誓言。

众目睽睽之下,即便李承影想耍赖也无济于事。

陈循一脸难以置信地看向李承影,问道:

“李大人,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李承影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如果不够,哪怕是砸锅卖铁,我也一定会凑齐这笔钱。”

“那工期如何?”

陈循继续追问。

“那就取决于你们什么时候把修建忠烈祠的图纸交给我了。”

李承影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工部会全力以赴,确保所有需要的图纸全部呈上!”

工部尚书石璞语气坚定地开口说道。

他那苍老的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仿佛是在宣誓一般。

“既然如此,”李承影伸出了三根修长的手指,语调沉稳而充满自信,“我有信心在三个月内让忠烈祠拔地而起,不仅按时完成任务,还将使之成为一处能让天下人铭记英雄之地。”

“既然承影你都这么说了,咱们这边自然也要尽心尽力配合到底。”

随着陈循的话音落下,整个屋子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而又庄严起来。

身为内阁次辅,在没有收到首辅曹鼐反对意见的前提下,他说出来的话几乎等同于内阁的正式决定。

尤其是在目前这个过渡时期,明王朝尚处于调整内阁体制的过程之中——当前的内阁只有三位成员:

曹鼐、陈循及高毂。

因此,任何一个人在此刻做出的重要声明都可以视为整个团队对外一致态度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一趟从宣府回京之行中,李承影就已经开始布局筹备了这一切。

途中,他对最早跟随自己、也是最敬佩自己的八个得力手下召开了紧急会议,并特别叮嘱曹鼐以及工部右侍郎王永和、还有那位正直无私的邓栗大人(现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即便回到京城后遇到了再多非议乃至有人公然指责谩骂,也绝不可受到外界影响动摇信念。

“无论对方说什么狠话,哪怕他们愤怒至极以至于跳上桌子来痛斥我的先祖,你们也千万要忍耐克制住冲动,绝对不可以与之争执或发生冲突。”

李承影这般郑重其事地交待道。

现在几人也是谨遵李承影的安排,除了暗中牢牢管住自己的手下,不让这些人被局势牵着走,至于外界的事情,他们根本不敢插手。

京城的风云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而此时,李承影竟然接下了这么一个任务,这让天顺帝和曹鼐都感到十分震惊,张辅更是焦急万分,仿佛心头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众人纷纷揣测他的底牌究竟藏在哪里,毕竟这四百万两银子绝不是寻常小数目,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李承影在来到京城之前,不过是一个宣府的落魄书生而已,平日里生活困顿、食不果腹。

别说那四百万两银子了,即便是四百两银子,在那时对他来说也是奢望。

即便有人传说他和身边那个机灵的小跟班小耙子一样,一路上利用各种机会对别人敲诈勒索,但所得也不过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

试想一下,谁出征在外会傻乎乎地带几万两银票或者沉甸甸的金银财宝上路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就算把李承影身上的所有贵重物品——无论是价值连城的珠宝还是名贵玉石都算上,能够凑个一万两都已经是极为宽裕的说法了。

如今这相差悬殊至极的四百万巨额款项,让所有人都不禁怀疑:

到底该如何弥补如此巨大的空缺?

"先生!"连向来冷静自持的天顺帝此刻也坐不住了,他面色凝重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担忧,仿佛下一秒整个帝国就会因此崩塌一般。

“陛下,草民虽然出身草莽,但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在这个乱世中,如果没有那些忠勇将士的奋力拼搏,草民今日恐怕早已埋骨沙场,成为无名之辈。

因此,修建忠烈祠不仅是草民对那些英勇士兵们的敬意,更是草民应有的责任所在。”

李承影这番话语,饱含深情,让在场的众人包括天顺帝都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触动。

的确,如果不是无数勇士前仆后继、以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那么像他们这般身处高位者又怎能安稳坐于朝堂之上呢?想到这儿,众大臣内心不由得泛起丝丝愧疚之情,仿佛是被李承影的一席话提醒了自己曾经遗忘的那份初心。

正当气氛略显凝重之际,天顺帝开口问道,“那朕……”不等他将话说完,只见对方坚定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决心,“陛下,既然草民已接过此重任,则必定全力以赴。

若真不能如期完成,则任凭处罚!”

这句誓言掷地有声,显示出了李承影非同一般的担当与勇气,同时也向所有人展示了一颗矢志不渝的心。

面对如此表态,天顺帝深受感动之余更增添了信任。

“好,既然先生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地表示有信心顺利完成任务,那朕也就不再多言了。”

说到这儿,天顺帝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后才继续讲道,“但请记住,唯有当工程按计划圆满结束之时,便是朕履行诺言之日——那时,定会赐封先生为晋国公!”

随着这句话落下,整个殿堂内顿时沸腾了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位平时低调的官员即将迎来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而对于天顺帝而言,这也是今日朝会上所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意义非凡。

“陛下,草民曾经说过,草民所立下的些许微小功劳实在不足以让陛下如此丰厚地封赏,但如果陛下坚持要给予恩赐的话,就请封草民一个伯爵的头衔吧!”

李承影缓缓开口说道,话语之中既含谦逊也带着一种难以掩盖的自信。

此言一出,在场的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而坐在龙椅上的天顺帝则显得微微有些惊讶。

他原本以为李承影会接受更高的赏赐,没想到对方却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尽管只是一次普通的封赏建议,但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听起来更像是对自我的一种低调宣言。

这让年轻的皇帝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答应这个要求,心中难免会觉得自己亏欠了这位为国尽忠之士。

但如果不答应的话,根据以往对李承影性格的理解,此人很有可能就此隐退,再也找不到像他这般既勇敢又聪明的人才了。

正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天顺帝做出决定之时,站在朝堂一侧许久未发言的老丞相陈循却忽然开了口,“李先生真是深明大义、不计名利之人啊!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是敬佩不已。”

这句话看似是对李承影品质的高度评价,但实际上也是在给陷入两难境地中的皇上解围。

随着陈循的声音落下,周围无数文官也开始随声附和起来,整个宫殿瞬间充斥着对李承影智慧与美德的认可之声。

最终,当天顺帝再次望向仍旧站在那里气定神闲般站立着的李承影时,后者轻轻地朝着自己点了点头,仿佛是在给予一种无形的支持与理解。

见状,即便心中仍有千百个不愿,这位天子还是只能硬生生吞下了那份不甘的情绪,勉强挤出笑容,并用近乎无奈而又无可奈何地语气宣布:

“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那朕也只能应允……从今往后,你就是新任伯爵大人了。”

此时,陈循等人也是心中一惊,没想到天顺帝竟会在此时突然提到这件事。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们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难以再直接表示反对。

然而,陈循的心中早有自己的算盘:

就算李承影有足够的财力,想要按照朝廷规制在短短三个月内修建好宗祠,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暗自思忖,即使最后天顺帝强硬封赏,到那时候,想必李承影也根本没有脸面接受这样名不副实的封号。

其实,他是彻底误会了李承影。

若是李承影真的有意得到这个国公的封赏,哪怕文官集团全体联手阻拦,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然而,李承影心中自有打算,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就这样,在双方默许的情况下,修祠、赏赐、封爵三件事算是达成了暂时的共识。

虽然明面上看似平静,但暗流涌动,各自心底都存了一份自己的计划和心思。

“先生,你怎么可以如此冲动?!”

天顺帝忧心忡忡地看向身边的人,“那些文官肯定会给你制造各种麻烦,到时候若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又该如何收拾残局啊?”

他的语气焦急而又担忧,仿佛眼前已浮现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困境。

“是啊,先生是否欠考虑了一点,”曹鼐的声音缓缓响起,仿佛是夜色中的轻风,在寂静中轻轻拂过,“陈循此人我还了解一二,他确实是个一心为公的好官员。

但是这一次的变化实在是太多太快了,让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

曹鼐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忧心忡忡,仿佛在说,即便是再好的人也有着自身的极限。

“先生,钱财方面我这边倒是可以凑一些,”他稍微顿了一下,是在思考最佳的表达方式,“不过,先生没有和陈循约定期限,现在若能得到陛下的进一步支持,在钱粮方面的困境或许可以解决。”

然而,说到这儿,他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但问题在于,如今期限已经定了下来,即使我们在短期内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和物资,也几乎不可能按时完工。”

“是啊,先生。”

天顺帝几乎是吼出来的,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眼中满是对眼前局面无解的焦急与愤怒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