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分散注意力

果然不出所料,在收到相关指示后,无论是身处紫禁城深处掌管国家机密大事的内阁,还是主管营造事务的工部乃至其他相关部门,都立刻采取了行动。

各方官员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响应命令,不仅调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还表现出了空前团结协作的态度——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并满足李承影提出的每一条要求。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对李承影的疑问,他们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唯恐稍有隐瞒便会被误解,让李承影认为他们是故意设置障碍,阻碍修建任务的完成,进而把责任全都推卸到他们的身上。

短短五天的时间,忠烈祠的相关事务从选址到规划规格,乃至初步的设计模型都被不苟地准备妥当,并一一送到李承影的手上以供审查与修改。

就在两天之前,为了尽快实现李承影的愿望,在其强烈的要求下,张辅等人更是调动起了自己全部的人脉资源与影响力,不仅将京城中几乎所有的石匠和瓦匠尽数召唤至社稷坛集中听候调遣,就连宫中负责建筑工作的那些工匠们,包括禁军中擅长此道的专业人士也被特批临时征调过来协助工程。

一个穿着体面但略显油腻、带着些许谄媚笑容的中年人正试图用尽浑身解数推销自家的商品:

“李先生啊,您可千万别小看了我们周家世代经营出来的这门砖瓦手艺。

敢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咱们周记所烧制出来的每一片瓷砖每一寸红瓦都是整个京城里首屈一指的好货色!价格方面虽说是比别家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儿……不过呢您想想看,质量如此优良、外观这般典雅精致的东西又怎能不卖贵一点呢?最重要的是,现在给您报的价格绝对是全城最低、再无折扣的空间了——只要您肯赏脸选用咱家产品,那必定是物超所值、绝不会后悔滴好买卖!”

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言语间透出几分商人特有的机敏与世故。

然而这位卖家并未如其所愿获得李承影的认可。

后者听到这里只是冷笑了一声,随后冷峻的目光直接转向身旁跟随多年的侍从铁娃,语气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厌烦与不满,“把这个满嘴跑火车、只知道抬价欺主的家伙给我立刻带出去,以后这种见钱眼开之辈再也不许踏进我家大门半步!”

说罢挥挥手做出逐客之势。

面对这样的情形,铁娃显得颇为头疼。

“大人啊……”他无奈地挠了挠头,“这是今日第三个前来拜访却被您拒之门外的供货商了,倘若照这个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咱们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修葺忠烈祠所需的优质建材呀?”

铁娃一脸愁容地向主子汇报目前面临的难题,语气里流露出深切的忧虑之情。

宣府一战后,天顺帝为了表彰李承影的功勋,并确保他的安全,特意为他挑选了九十九名精兵强将。

这些士兵皆是经过严苛筛选的精英,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拥有着卓越的武艺和坚定的忠诚心。

面对这番安排,李承影并未推辞,反而亲自步入军营,在一番认真考量之后,最终敲定了属于自己的这支亲卫队伍。

他们将与自己并肩作战,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如今被称为楚铁的人,在过去只是个名叫“铁娃”的平凡少年。

通过多年艰苦的努力训练与无数次生死相依的经历后,他已成为了深受信赖与敬重的存在。

作为亲兵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员,同时身兼李府管家重任的他,几乎可以算得上半个家主。

面对旁人对自家主人布置迷魂阵所用材料来源的好奇甚至质疑声时,李承影毫不在乎地挥挥手:

“着急些什么?这座‘迷惑’之所,完全是由我自己一手设计出来的幻术迷阵。

没有动用任何外部援助,也没有借用任何一方势力提供的砖瓦石材。

我想用事实告诉所有人——知识才是最宝贵也最强大的武器。”

听罢此言,身边的小厮连忙补充道:

“我家老爷您真该亲耳听到,那时候那个李某人有多么嚣张无礼!他连问都不曾问一句关于费用方面的事宜,便直接将鄙人轰出了门去。”

而说话者正是前不久刚被李承影逐出府邸的那位掌柜,其模样狼狈不堪,满眼尽是对刚才遭遇不平之愤懑。

但更让人心悸的是,尽管如此尴尬的情境发生在他身上,却仍未减弱半分其心中对权势欲望之追求。

哦,你是不是没说清楚你是定国公府的人?”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懒洋洋地问道,眼神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嘲讽。

他的声音低沉而慵懒,仿佛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并不在意。

“小人还没来得及说,就被扔出来了。”

那人低声回答,语气中透着无奈与诚恳,脸上露出一种苦笑的表情,显然是不想在这种情况下夸大事实。

“行了,你下去吧。”

那年轻人挥了挥手,觉得这个解释也足以让他打发走这个人。

“是。”

来人恭敬地低头行礼后,转身慢慢离开了房间,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厅中显得格外清晰。

年轻人靠在椅背上,眉头微蹙,自言自语道:

“我看我还是得想办法把这么桩婚事给你退了吧。

瞧瞧,这李承影简直好赖不分、是非不明,如果你真与他成婚了,我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伯父呢?”

话虽说得平淡,但从中不难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甚至有些焦急。

而这位看似平凡的年轻人,并不是外人能够轻易接触得到的存在——他是第四代定国公徐永宁,一个身居高位但依然保持低调的人物。

此时,他的内心却如同波涛汹涌般不安,为着亲人可能面临的不幸而担忧不已。

就在空气几乎凝固之时,一道柔美却又不容忽视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

“算了罢,哥哥,”女子轻启朱唇缓缓说道,“当时只不过太后陛下的一句玩笑话罢了,如今何必如此认真计较呢?倘若因此让皇上和太后陷入两难境界,只怕最终伤害到的还是我们自己呀!”

随着她话语落下,一位身着素纱衣裙、貌美如花的身影出现在大厅中央。

她正是第四代魏国公徐显宗的独生女——徐又蕊。

她的出现就如同一缕清风,给这沉闷压抑的气氛带来了生机。

从其端庄大方的仪态上看去,便知其不仅外表出众,在家世教养方面也是相当不错的。

她的话音温柔却充满坚定,显然是个既懂得顾大局又能坚守原则之人。

靖王徐达,可算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望族大户,他不仅自身荣膺魏国公的封号,成为了大明开国六位公爵之一,他的子女们也是个个英姿勃发,事迹传扬天下。

长子徐辉祖承袭了他的魏国公之位,肩负着家族重任,继续发扬光大。

次子徐膺绪则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世袭指挥使,在军队中享有极高声誉。

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子徐增寿,因其在靖难之役中的卓越贡献,死后更得到永乐帝朱棣的认可而被追赠定国公称号。

这样一来,在同一门庭下诞生了两位国公级别的贵族,纵观整个明代276年的历史长河里,这样的辉煌成就唯有徐氏一族才能实现。

至于家中四位千金小姐,除了最小的女儿——美丽又智慧出众但选择独身不嫁的徐妙锦之外,她们当中竟还产生了一位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以及两位成为王宫主妇的王妃。

这一家人的荣耀与声望,在朝堂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堪称名副其实的显赫门阀。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惊心动魄的“靖难”战争使得曾经同舟共济的徐家分成了两大阵营:

支持建文帝的一方以魏国公徐辉祖为代表留在南京守旧业。

而拥护后来胜利者成祖朱棣登基称帝的那一派,则由新任定国公徐增寿统领并迁往了北京发展新局。

不过岁月如梭,虽然最初两家因为立场不同显得较为疏远,但在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之后,毕竟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情感渐渐融化了隔阂。

随着南北方两地政治形势趋于稳定,双方之间的联系也就慢慢地频繁起来,彼此间也重新构建起了紧密而又深厚的亲情纽带。

现任第四代魏国公徐显宗膝下仅有一名掌上明珠——温柔可人、举止大方得体的徐又蕊。

不幸地是,就在不久前,这位备受爱戴的父亲突然撒手人寰,这令本已柔弱不堪的女子更加悲伤欲绝。

为了让她能够从这场巨大打击中恢复过来,并逐渐走出丧父阴影重拾往日风采,家人决定将徐又蕊送往都城中静养调理心情。

在那里,或许会有更多新鲜事物和人物可以帮助分散她的注意力吧。